一直以來,燒結廠以提升人才綜合素質為目標,瞄準高效培養方式,圍繞“助力生產、服務生產和提質增效”工作主線,充分利用生產實踐平臺,凝聚工作合力,借助“高配”+“標配”模式,鍛造強勁人才力量。
“培訓多輕松,不用干活還有錢拿。”提到培訓,不少人的第一印象都是這樣。為了防止人才培養計劃淪為形式,燒結廠拔高參培人員標準,提高“海選”要求,所有的“師傅”必須經分管領導的篩選確定,大多以工班長、主管為主。“讓真正有能力、有經驗的人當師傅,讓真心想學、真心能學的人入圍,才能讓人才計劃真正發揮作用。”談及設置的高門檻,該廠黨委書記、廠長相里軍紅說道。“這也從根本上杜絕了來混日子的人,也切實保證了培訓質量。”
優選“后備軍”,壓擔子給舞臺
“哦,平時光知道有這個按鈕,具體啥作用還不清楚。”
“那現在要記住了,這些不常用的按鈕說不定啥時候就用到了,作為設備點檢員這些必須都要懂。”在設備維護保養實操培訓中,師傅張磊平手把手地教徒弟張平儀表設備特殊按鈕的具體操作。這樣的場景,在燒結廠各個崗位比比皆是,師傅們紛紛走出書本、走出課堂,帶著徒弟們深入一線、深入現場,實操教學,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對于我們新來的大學生,缺的就是實際動手能力,這一來現場,師傅一教立馬豁然開朗。”見習技術員張平激動地說道。此外,燒結廠從能力、業績、學習、理念等方面為“后備軍”進行精準“畫像”,對是否具備培養潛質、是否存在成長空間、是否需要強化培訓等方面進行全方位“掃描”,并與日常管理相融合,形成特色化考評模式,促進人才隊伍固本培元、淬火提升。
“標配”高級工,既要專又要精
“開展崗位練兵,目的就是為了提升全員業務技能,促使大家規范作業標準,為安全生產發展奠定基礎。”在2#燒結機臺車平面上,一場看火工技術比武正在進行。
近年來,燒結廠改變傳統“坐教室、看黑板、聽講課”的枯燥培訓模式,大力實施“工匠”培養計劃,通過開展小改小革、“三小一練”、崗位練兵等競賽活動,分層分類、多渠道拓寬人才成長成才途徑,全面打造思想過硬、技術過硬、素質過硬的專業技術團隊。同時,結合職工年齡、崗位等客觀因素,精準分析所求、所需,選擇對應的專業課程進行推送。
“技術比武給我們提供了展示技術的平臺和發揮才能的機會,我要將本次比賽激發出的熱情和動力轉化為練本領、強素質的實際行動。”選手黃建賽后一臉興奮地說道。(燒結廠 張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