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燒結廠燒結作業區呈現出與以往截然不同的景象:員工們腳步匆匆、眼神專注,時而駐足仔細查看設備運行狀況,時而迅速掏出手機記錄下發現的細節。這一悄然發生的變化,源于燒結作業區創新推出的“隱患計價回收機制”,一場推動安全治理從“被動管控”邁向“主動參與”的生動實踐正在這里開展……
從“要我做”到“我要做”,全員安全意識“破繭覺醒”
“現在發現隱患不僅能得到獎勵,更重要的是能及時避免事故發生,保障大家的安全。”混料班長侯利寧一邊說著,一邊翻開隨身攜帶的筆記本,上面密密麻麻記錄著各個隱患點。這份由被動轉為主動的轉變,得益于該作業區年初出臺的《排查問題隱患獎勵制度》,該制度將關鍵崗位人員納入“安全隱患群檢員體系”,讓每一位員工都化身為安全生產的“流動哨兵”,時刻警惕著身邊的安全隱患。
安全員詹飛翻看著工作群里的隱患上報記錄,感慨萬千:“過去,安全檢查就像是安全員一個人的‘獨角戲’,現在卻變成了全員參與的‘大合唱’。”自制度實施三個月以來,工作群內日均上報隱患數量從最初的3條躍升至15條,巡檢頻次更是大幅提升,安全管控真正實現了“全員覆蓋”。
隱患“明碼標價”,安全責任“量化生金”
走進燒結作業區主控室,墻上的“安全隱患計價回收榜”格外引人注目。榜單上清晰地標注著:“常規隱患每條獎勵30元,重大風險每條獎勵200元。”且每項獎勵都對應明確的整改標準與時限,形成了一套“隱患換積分、積分兌獎勵”的管理模式。
一次,看火工楊洋在巡檢過程中敏銳地察覺到燒結機滾輪發出異響,他立即按照流程上報,并附上現場拍攝的視頻。作業區技術組接到報告后,迅速啟動應急救援方案組織人員進行處置,成功避免了可能導致的停機事故。當月,楊洋憑借這一及時發現并上報重大隱患的舉動,獲得了200元的頂格獎勵。
“這種即時激勵的方式讓員工切實嘗到了甜頭。”作業區作業長展示著月度臺賬,上面記錄著排查隱患數量最多的侯利寧被推薦為分廠先進工作者。更令人欣喜的是,員工自主整改率從原來的35%大幅提升至68%,真正實現了“早發現、快處置、防蔓延”的安全目標。
算好“兩本賬”,安全投資“收獲滿滿”
在該作業區交接班室,電子屏上滾動播放著隱患整改前后的對比畫面。從皮帶機防護罩缺失到消防通道堵塞,每一個隱患都詳細標注著發現人的姓名以及整改時間,讓安全工作從“幕后”走向了“臺前”,接受全體員工的監督。
“安全不是成本,而是一項值得的投資。”作業區作業長算過兩筆關鍵賬,從經濟賬來看,機制推行后,設備故障率顯著下降,年節約維修成本超過50萬元;從生命賬來看,近三個月來,作業區實現了安全生產“零事故”的優異成績,員工的安全意識實現了質的飛躍。如今,安全理念已經深深扎根于每一位員工的心中,成為了大家自覺遵守的行為準則。(燒結廠 肖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