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質量月”活動的深入推進,燒結廠堅持生產進度、工藝質量兩手抓,以本次“質量月”活動為契機,將“安全”“質量”管理常態化,以物料為中心,對內加強管控、對外做好服務,運用多種“料”方做好降本增效。
設備改造 滿足高爐需求
為做好配料車間物料供應,高效篩分更多物料,運行車間要求各班組在保證物料傳輸正常的同時,安排崗位人員定期對物料進行篩制,一人負責監護鏟車上料、一人負責抽樣檢驗物料粒度,但在篩制時易發生堵料、灑料現象,嚴重時需停機進行處理,從而降低生產效率。針對這一問題,分廠領導和車間主任一起商討解決方案,進入現場反復追蹤原因,經過一系列分析判斷,得知原3#皮帶機溜槽是導致堵料的“罪魁禍首”,于是,協同設備環??茖υ摿锊圻M行改造,將直型下料口改為倒V型,改造后的溜槽在篩制時有效的避免了堵料、灑料問題,不僅滿足了燒結生產需求,而且極大程度上降低了物料浪費,將物料庫存量控制在了合理區間。
減少內轉 降低運輸費用
為進一步減少除塵灰內轉,降低車輛運輸費用,該廠從降低內轉運輸費用入手,重點加強制度完善和工藝優化工作,并取得了明顯成效。每班生產期間,將除塵灰加入混料倉配加使用,執行不低于兩車除塵灰的加入消耗。通過提前收集各生產車間的內轉運輸需求,根據運輸量優化派車計劃,盡量減少車輛請運頻次和噸位。同時,由生產技術科牽頭,認真調查分析去年內轉運輸費用,全面分析、仔細查找每一筆不合理費用及產生原因,不斷完善管理制度,從制度上優化,保證盡可能少用或不用車間進行內轉,為大幅降低運輸費用、實現降本增效打下堅實基礎。
調整結構 全力做好服務
燒結廠運行車間焦煤區域主要負責進焦、進煤、出焦、出煤工作,每名崗位工有兩個管轄崗位。班中需進煤、進焦時,其中一名崗位工要先從圓形料場出焦,另一人負責停機,停機后再進入進煤、進焦區域開展作業,崗位人員當班期間總是奔跑在機頭、機尾之間,忙著開倉放料、電子稱稱重、巡查設備……尤其在提煤降焦的關鍵時期,煤的需求量增大,如何做好煤的儲存和供應,便考驗著崗位上的每個人。
面對新問題,該車間立即做出調整,將C207#帶機尾的4個焦炭倉1#、2#倉篦子改為出煤,瞬間焦炭大棚化身為焦煤大棚,大棚內可實現全方位無死角全天監控,在主控室里,各監控屏幕一字排開,各工序作業情況360°度展現在眼前,進焦、進煤、出焦、出煤每一個環節相得益彰,降本“料味”十足。(燒結廠 李賜安 李興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