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攜式煤氣報警器修復18個,固定式煤氣報警器修復6臺,共節約1.2萬元…”這些均是設備管理中心測量科修舊利廢管理工作的一個縮影。
緊跟形勢,走好修舊利廢先行仗。在公司降本增效的號召下,該中心一是鼓勵全員崗位挖潛,主動降本,通過修舊利廢、技術改造等手段,在不影響零部件使用性能及壽命的前提下,將可利用的零部件重新進行組裝,讓設備二次“上崗”;二是要求全員過“緊日子”,小到常明燈、電腦、水、紙等日常耗材的節約,大到各生產單位、輔助單位的設備,如電機、空調等,堅持能修復絕不換新的原則,全局管控,走好修舊利廢先行仗。
集思廣益,崗位創新促降本增效。如何“過緊日子”呢?測量科校準實驗室王海南在日常的工作中發現,公司各單位煤氣報警器由于使用頻率高、年限久等原因,損壞比較多,而送外修理時間長、費用高。為此,在“行動大于一切,降本增效口號落實”的理念下,王海南組織科室相關人員經過查閱資料及技術要求,反復探討發現部分報警器只是線路接觸不良、喇叭損壞、傳感器故障等小問題。隨后,通過將廢棄的煤氣報警器進行拆除、檢修檢測和加工重組,再加上廠家技術人員進行技術鑒定,一個個煤氣報警器又能重新“上崗”。看著重新“上崗”的煤氣報警器,王海南和同事又對管轄區域內的天平、電子臺秤做了全面檢查修復,且對發現的問題進行了解決,集思廣益,切實從修舊利廢、崗位創新上讓降本增效落到實處。
節約無大小,執行是關鍵。一直以來,設備管理中心常態化推進修舊利廢管理工作,各科室積極踐行,不僅讓廢舊設備的二次上崗,且提高了設備的利用率,挖掘內潛,切實為公司降本增效工作貢獻力量。(設備管理中心 郭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