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國家“雙碳”戰略部署,推動鋼鐵行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漢鋼公司以“零死角、零盲區、零超標”為目標,對標鋼鐵企業超低排放有組織單元驗收標準,舉全員之力開展系統性改造與精細化治理,全力書寫生態環保新答卷。
強化頂層設計,規劃改造“路線圖”
自啟動超低排放改造工程以來,漢鋼公司煉鐵工序迅速成立專項攻堅領導小組,嚴格對照《鋼鐵企業超低排放改造技術指南》,將各項任務逐一分解細化,精心制定了包含“時間表”與“路線圖”的詳細推進計劃。
在改造實施過程中,該工序從高爐礦槽除塵設備的擴容升級,到全區域7個主要排放點位智能化監測全覆蓋,共計統籌推進5項重點改造項目。針對高爐礦槽原有除塵設備處理能力不足的問題,通過增加過濾面積、優化氣流分布,使除塵效率顯著提升;在智能化監測方面,引入先進的物聯網技術,實現排放數據的實時采集與分析。通過精準對標技術路徑,合理調配資源,確保各項目有序推進,有力保障了改造工程高效實施,全面按下了綠色轉型的“快進鍵”。
聚焦科技賦能,織密治理“防護網”
煉鐵工序以“數字化+低碳化”為突破口,積極引入先進治理技術。在過程管控方面,對高爐出鐵場密閉罩進行升級,新增脈沖式布袋除塵器,使顆粒物捕集效率大幅提升至99.8%;在智慧監測層面,搭建起全區域排放數據云平臺,借助24小時在線監測與實時超標預警功能,實現了對超標數據“秒級響應、分鐘處置”,全方位織密了環保治理的“防護網”。截至目前,該工序在超低排放改造上成效顯著,有組織排放指標全面優于超低排放標準,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濃度較改造前分別下降75%、68%、82%,一幅生產與生態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正徐徐展開。
推動全員參與,筑牢環保“責任鏈”
煉鐵工序深入開展“環保攻堅百日會戰”專項行動,以“網格化”管理模式為核心,將廠區20個排放點位精準劃分責任區域,從原料裝卸揚塵點到高爐煤氣凈化系統,逐一明確責任人與管理標準,形成“定人、定崗、定責”的閉環管理體系,同步建立“日檢查、周評比、月考核”制度,確保責任落實無死角。同時,組織10余場環保知識輪訓,通過政策解讀、技術實操演示、典型案例剖析等多樣化形式,培訓職工超100人次,并開展環保知識競賽,激發全員參與熱情。此外,該工序將設備巡檢頻次由每日2次提升至4次,配合多部門聯合突擊檢查,運用專業檢測設備實時監測,保障治理設施穩定運行率達100%,全力筑牢環保責任防線。(煉鐵廠 陳海軍 鄧鐵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