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面對起伏不定的市場形勢,漢鋼公司基層員工以實際行動詮釋“廢舊備件只是放錯地方的真金白銀”管理理念,積極在“緊日子”中創新創效、深挖潛能,對部分閑置“躺平”的備件和零件實施精準改造,使它們華麗轉身為降本增效的“主力軍”,書寫出一段段逆襲傳奇的改造故事。
“改頭換面”帶來高效冷卻
在漢鋼公司軋鋼廠軋機裝配作業區,為軋機冷卻的水管就如同它的“親密戰友”,相互依存。但于實際而言,由于線材、棒材生產環境影響,致使水管極易出現腐蝕、損壞等情況,更容易造成軋輥冷卻不均、堵塞,從而引發軋輥抱死、粘鋼等連鎖故障,常常每月因上述因素造成的設備停機損失就高達數萬元。
“必須痛下決心解決這一詬病,為軋機運行精確降溫,推動生產穩定順行”
在軋機裝配作業區各層級的鼎力支持下,技術人員化身為“水管改造專家”,他們采用Φ18、Φ10金屬管精心彎制U型結構,通過毫米級精度的定位、切割、開孔,將其巧妙焊接固定在導衛關鍵部位。改造后的水管如同為軋輥量身定制了“智能水冷系統”,冷卻效率提升40%,促使導輥使用壽命延長近一倍,軋線成材率突破新高,單月節省軋機維修成本超萬元,成功將冷卻水管從“拖后腿”的低效部件轉變為保障生產的“急先鋒”。
“量身定制”破解裝配難題
在漢鋼公司軋鋼廠2#棒線軋制Ø12五切分規格時,出口導衛盒的設計缺陷讓NA扭轉導衛安裝困難重重,配套的鎖緊螺母更成了“麻煩制造者”,據記錄,螺絲松動脫落導致的停機故障每月多達3次,嚴重影響生產節奏。
“如果運用三維建模測算,再對鎖緊螺母進行切割改造,會不會消除這一生產隱患?”在一次軋鋼廠軋機裝配作業區內部“諸葛會”上,棒線裝配導衛班的創新金點子讓大家尋覓到問題解決的新思路。
辦法有了,就要立刻踐行。生產停機后,軋機裝配棒線裝配導衛班與棒線作業區技術骨干迅速組成“攻堅小組”,對鎖緊螺母進行“量體裁衣”式改造。他們運用三維建模精準測算尺寸,通過切割、打磨、熱處理等12道工序,讓螺母與導衛盒實現“黃金配合”。改造后的螺母不僅讓導衛安裝效率提升60%,更徹底消除螺絲松動隱患。
目前,經改造的50件定制螺母投用后,直接節約成本2000余元,不僅在“問題源頭”徹底解決,也讓小小的螺母華麗變身為保障生產穩定的“安全衛士”。
“妙手回春”煥發新生力量
今年,隨著服役多年的漢鋼公司軋鋼廠1#號高線軋機輥環錐套,因老化磨損嚴重,如同“帶病奔跑”的運動員,導致輥環空轉泄壓問題頻發,每次故障都讓1#高線陷入生產停滯的困境。
面對這一棘手問題,軋機裝配作業區高線裝配班工長田春帶領班組成員深耕現場,在反復測算、研討后,他們決定為軋機輥環錐套實施“微創手術”,其過程以錐套小頭端面為基準,利用線切割設備精心加工成72mm長、2mm寬的條形槽,并在槽尾開設圓孔,配合塑性液壓裝置重新固定輥環。
改造后,這場“手術”效果立竿見影,重獲新生的錐套徹底告別泄壓松脫問題,既保障了軋線連續穩定生產,又節省10萬余元更換費用,讓在線錐套從“老舊負擔”真正逆襲成為降本增效的“明星零件”。
從毫米級的結構優化到微米級的精度調整,從不起眼的閑置品到巧手改造后的閃閃發光,這些小零件的逆襲之路,正是漢鋼公司基層員工創新智慧的生動寫照,他們用匠心巧思賦予“問題零件”新生,真正從“緊日子”挖掘出真金白銀,為企業控虧增盈注入源源不斷的創新動能。(軋鋼廠 張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