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創下5個月設備零事故記錄,漢鋼公司被列入全省特種設備主體責任落實的標桿、示范企業,成功加入國家兩化融合AA管理體系貫標行列,備件材料消耗費用同比降低了5.13元/噸……盤點2023,透過一組組搶眼數據和生動實踐,展現了設備保障生產順行的一份份成績單。
“精準滴灌”與“全面覆蓋”相結合,夯實基礎彎道“超車”
該中心遵循“42111”設備管理思路,圍繞“一般及以上設備事故”為零目標,以“控風險、除隱患、防事故”為主線,護航設備穩定運行。組織開展設備周、旬、月綜合檢查等80余次,整改設備設施隱患1611項;科學實施系統檢修及電氣春秋檢,累計完成檢修項目2443項。積極落實特種設備管理主體責任,按期開展特種設備定期檢驗、檢測壓力管道4260米,實現依法依規高效管理。
持續鞏固管理成果,組建設備技術專業組7個,有針對性組織減速機潤滑管理等12項專項整治活動,基礎管理能力薄弱等“瓶頸”問題逐步取得新突破;選派專業技術人員深入中厚板廠建立設備管理體系,保障了新建項目順利投產運行。通過以上舉措,促使設備綜合故障率同比降低了51.72%,達到了較好水平。
“精打細算”與“挖潛增效”相結合,做足極致降本文章
圍繞設備管理既定目標,“精打細算、挖潛增效”工作全面鋪開,降本工作取得可喜的成績。
嚴格生產維修立項審批,噸鋼外委維修費較計劃指標降低0.58元/噸;再掀“修舊利廢”新熱潮,驗收通過修舊利廢540項,合計創效269萬余元;物資管理持續發力,推進廢舊物資回收處置變現,實現年度創效904.4萬元;加快備件承包項目落地,新引進備件承包廠家3家,截止12月底,庫存資金占用同比創效60.93萬元,實現了指標先進化、效益最大化。
進一步刀刃向內挖潛,自主回收物資裝卸勞務工作,年可降低勞務費用20余萬元;通過信息化嚴進、嚴出、嚴管精準管理,實現全年信息化降費47萬元。
“科技興企”與“自主創新”相結合,數智賦能發展步伐
該中心加快推動公司智能化、數字化、信息化轉型發展,躋身首批國家數字化轉型成熟度貫標試點示范企業;不斷增強技術融合應用能力,智慧保衛系統獲評2023年陜西省企業上云用數項目,技術裝備水平達到新高度。科學有序推進軌道衡無人值守、燒結除塵集控等17個智能化改造項目,煉鋼廠、軋鋼廠監控系統升級和改造項目全面推進實施,信息化管理效率和綜合管理水平得到提檔升級。
自主探索設備信息化管理系統建設,編制全廠設備位置編碼,為準確查找設備提供保障;開發設備運維等10余個設備信息化管理模塊,機旁備件管理系統在全廠推廣應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潤物無聲”與“健全機制”相結合,釋放人才創新活力
常態化集中開展PLC專業知識培訓12次,彭雅璐獲陜西省機械冶金建材系統“帶徒名師”榮譽稱號,李龍明等多名職工榮獲省級技術工人待遇……
該中心以增強員工學習本領、提高人員崗位技能為重點,注重人才的培養與平臺搭建。圓滿舉辦漢中市首屆“天漢工匠”杯維修電工技術比武活動,第九屆“陜鋼杯”職業技能大賽,代表漢中市參加陜西省首屆特種設備作業人員大比武,榮獲團體三等獎,著力培養選拔一批“高技能”人才隊伍,以點帶面推動企業人才發展水平整體躍升。
建立多元化人才培養機制,開展外出對標考察活動,學習先進經驗、廣開思路;鼓勵各單位舉辦專題講座或技能培訓,開設專業技術研討交流30余場,并在全公司范圍內開展全員設備創新“查找提改獻”活動,自主實施創新性技術改造、技術攻關,提升設備維修技能水平,加速推動人才發展與企業轉型升級同頻共振。
中流擊水,奮楫者進。2024年,設備管理中心將落實好“42111”設備管理思路,著力在設備管理、智能化及降本增效等方面砥礪深耕,穩步突破,切實為企業高質量發展貢獻設備力量。(設備管理中心 陳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