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卯,男,32歲,2011年4月進入漢鋼公司軋鋼廠,現為軋鋼廠高線車間維修鉗工,主要負責軋鋼廠高線車間加熱爐區設備的維修工作。進廠9年里,他先后參與了高線的設備從初期的安裝調試到投產的運行。
作為一名普通機械維修人員,該同志始終堅持在加強自身業務技能的同時,積極參與和配合設備點檢工作,為現場設備的高效安全順行出謀劃策,建言獻行。在高線車間維修的九年多時間,面對現場設備運行以及產量任務,他從來沒有畏懼沒有退縮,而是通過各種學習的機會和渠道,去改變被動局面,對一些設計不合理或維修不便的設備進行改造。
該同志總是帶頭積極對新進員工的業務技能進行傳、幫、帶,在點檢的過程中教會他們如何辨識以及處理問題的方法;在實際的作業過程中對他們講解作業的重點、注意事項;手把手地教他們電焊運條的手法,割槍的操作方法以及在作業過程之中存在的危險因素及預防方法。恨不得將他所了解所知道的都教給新工們,在他的帶領下,班組新進員工很快便能上手幫忙維修設備。
1.高線下料臺架因取料裝置設計不完善,在下線鋼坯時,鋼坯下滑不到位,需操作工在線抹潤滑油,才能順利完成鋼坯下線。這不僅導致增加操作工的工作量,而且工作本身也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該同志經過多次觀察研究,提出對取料裝置進行改造,通過實地對原有取料裝置的觀測結合原設計圖紙,發現鋼坯下滑不到位的原因是撥料臂的撥料角度不夠造成的。于是他制定方案,通過對撥料臂加長加厚,增大液壓缸的有效行程來改變撥料臂撥料角度,使取料裝置取料時將鋼坯送到下料臺架指定位置。在一次檢修過程中實施了改造方案。實施結果表明,上料臺架能夠正常下料。此項改造不僅減少了人員工作量,也減少了安全隱患。
2.加熱爐煤氣換向閥氣缸和閥芯是一體的,當換向閥氣缸損壞,更換換向閥氣缸時,必須打開閥芯對煤氣管道進行吹掃才能作業。整個作業過程就得耗時四個小時左右,而且存在極大的煤氣安全問題。該同志通過與棒線加熱爐換向閥作比較,在分廠設備科的大力支持下,2017年初,又對高線加熱爐熱爐煤氣換向閥進行更換了改造。改造后的換向閥氣缸與閥芯組采用分體設計,這樣在更換氣缸時就不用再打開閥芯組吹掃煤氣,最終更換一個氣缸僅半個小時就能完成,即安全又省時。
3.2017年7月,加熱爐懸臂輥因熱脹冷縮,以及受到推鋼機對輥頭產生軸向推力致使懸臂輥在生產運行過程中輥頭推出掉落,不僅給生產造成誤機的影響,還會堵住加熱爐正常漏渣的通道。該同志發現問題后通過研究,在線下維修懸臂輥時給懸臂輥輥頭加裝了一個擋塊,有效避免了類似問題的發生。后面使用懸臂輥輥頭再也沒有掉落,在提高設備工作效率的同時,降低了生產成本。
“一個人要通過學習,不斷地突破自己。”在工作中該同志始終堅持“活到老,學到老”的思想,當參加一些未檢修過的項目時他總是會提前梳理檢修時的作業流程及可能出現的各種狀況、處理方式。在工作中遇到一些自己不熟悉或未接觸過的設備時他也總是抱著不搞清楚原理不罷休的態度,利用閑暇之余查找資料、請教他人,在工作中不斷提升自己。不怕干不好,就怕不愿干,他始終堅信相信愿意干,肯下功夫肯專研,就沒有干不成的事。是金子總會發光,多年的工作經驗讓他也豐富了自己,并先后分別在2017年第五屆和2018年第六屆“陜鋼杯”技能競賽中獲得了第三名,在2019年第七屆“陜鋼杯”技能競賽中獲得了第二名的成績并被授予“陜鋼集團技術能手”的榮譽稱號。
“我深知榮譽只是對過去工作一種的肯定,以后的工作還任重道遠,我將會用工匠精神繼續激勵自己,一步一個腳印走下去。”朱卯擲地有聲地說道。(軋鋼廠 杜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