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煉鋼鏡,一副白手套,一顆赤子心,在轉爐爐臺上總能看到張江的身影,穿梭于操作室,奔波于生產旁。“敢于擔當,甘于奉獻”這是張江在大家眼里的真實寫照,參加工作13年,他一直扎根煉鋼爐臺,憑自己的堅韌和毅力,從爐前工成長為一名優秀管理人員,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名共產黨員的實干與擔當。
勤學苦練強本領,孜孜不倦勇爭先
2011年剛參加工作的張江第一次踏上煉鋼爐臺,面對陌生的環境和轟鳴的機器,他緊張而又迷茫。專業知識繁多、基礎操作復雜、冶煉任務重大……面對重重困難,張江頓時手足無措。但看到同事們一個個頂著高溫,臉上掛著豆大的汗水,忙碌在鋼水旁,他瞬間被觸動。“別人能干好,自己憑什么不行。”帶著這份不甘,他從頭出發,跟著師傅一步一個腳印地開始學習,從測溫、取樣、兌鐵、加廢鋼再到出鋼,每一個環節他都細心摸索,不斷實踐。對于師傅和同事傳授的經驗,他總會及時記錄下來,筆記本上也早已密密麻麻地遍布著他的字跡。
下班后,他還刻苦研讀專業書籍,認真學習轉爐操作、工藝優化、合金配比等專業知識,進而摸懂吃透,應用到工作中,因為他深知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把鋼煉得更好。此外,他還積極參加公司、分廠組織的技能培訓,不斷提高自身專業能力和綜合素養。憑借著過硬的本領和出色的表現,張江先后榮獲陜西省冶金建材系統“技術標兵”、陜鋼集團“追趕超越”先進個人、漢鋼公司“技術能手”、煉鋼廠“金牌爐長”等榮譽稱號。
潛心鉆研不停歇,愛崗敬業有作為
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張江正是如此,多年來,他始終嚴格要求自己,把工作作風的重點放在嚴謹、細致、求實、腳踏實地埋頭苦干上。為推進公司降本增效工作走深走實,他根據轉爐系統的特點以及多年來的煉鋼經驗,嚴格貫徹生產最佳化的管理思路,在管理上以生產優化為重心,以匹配生產為原則,推行統一操作管理模式,實現了生產的最佳組合模式。以工序時間控制為基礎,嚴格抓住每一個小工序節奏,從兌鐵加廢鋼到測溫取樣,力求每一項作業活動都按照要求時間內完成。為了降低轉爐渣料消耗,他積極探索少渣冶煉模式,通過摸索、總結各鋼種冶煉經驗,使車間各項工藝指標得到穩定提高。截至目前,鋼鐵料消耗、成品碳、氧氣單耗等指標均達到同行業先進水平。
團結友愛做表率,急難險重沖在前
一直以來,張江始終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積極熱情地開展各項工作。為確保生產經營順行,他經常加班加點,遇到搶檢修等急難險重任務時,總是沖鋒在前,充分發揮了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無論是在補爐時需要1個小時完成2—3噸補爐磚修砌的危急關頭,還是出鋼時短短的4分鐘完成合格鋼水成分調節的關鍵時刻,面對熾熱爐火的持續烘烤,工作服被汗水浸濕,防護手套被烤得冒煙,他都毫不畏懼,總能在關鍵時刻沖上去、危急關頭豁出去,確保了補爐質量和鋼水成分合格。
此外,身為一名管理者,他還時刻關注職工身心健康,定期與職工面對面進行談話,了解職工思想動態,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并及時給予幫助。對于新同事,他則會化身為“導師”,一對一進行幫扶指導,分享自己的經驗和知識,幫助其快速成長。他的謙虛和包容感染著整個團隊,也讓團隊的凝聚力和戰斗力進一步增強。
“在煉鋼的這條道路上,我定會初心不變,一往無前,讓胸前的黨員徽章在生產一線熠熠生輝。”張江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他正以一名共產黨員的擔當和使命,踐行著自己的初心,表達著內心炙熱的鋼鐵情懷。(煉鋼廠 唐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