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7日,陜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楊海峰在陜鋼集團二屆四次職代會暨2020年工作會指出,“推進企業家人才、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黨群五支人才隊伍建設與綜合管理、專業技術、技能操作三大崗位序列無縫銜接,形成五個通道,明確各通道崗位任職資格及跨通道晉升標準。加強人才交流,加快培養高級經營管理人才、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和高技能操作人才。進一步完善學會、協會工作機制,發揮其育才薦才的平臺作用”。一支朝氣蓬勃、迸發向上的人才隊伍,對我們企業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在陜鋼集團提出“五支人才隊伍”建設戰略的大背景下,楊董事長又細化提出人才隊伍建設與“三大崗序”銜接、形成五個通道的重要舉措,給我們基層單位在今后人才培養的“選用育留”指明了方向。
立足當下,我們要本著珍惜人才、愛惜人才、關懷人才的方針,結合集團公司選人用人要求及分廠實際情況,挖掘強化分廠內部人才建設,推動整體人員素質提升,為后備人才培養跟進奠定基礎。
一、建立分級分類的人才庫。一是分廠牽頭,各單位推薦,前期做好人員基本信息摸排,在分廠內部,按照分廠人才培養范圍劃分標準,綜合個人學歷、年齡、技能、穩定性等多方面情況進行統計,堅持德才兼備、廣泛征求員工意見的選拔原則;實行領導包聯,建立主管(分管)領導包聯相應人才隊伍建設的工作責任制,建立分廠人才信息庫。二是建立后備干部人才庫。定期開展后備干部推薦、輪訓、考核,壓擔鍛煉培養,實行動態管理,后備干部人才庫按照1:2的比例建設。通過建立基礎人才信息庫,選拔干部優先從后備干部庫遴選,確立晉升通道,讓廣大職工能有一個明確的規劃方向,進一步激發謀事干事的熱情。
二、優化人才發展環境。抓好各級干部選拔、人才選聘的導向,堅持不看身份與級別,只看崗位和貢獻,嚴格執行“三項機制”“末位淘汰制度”等,真正做到“能上能下、能進能出”,不斷優化用人環境與風氣,大力表彰和宣傳各類創新型人才、先進典型,注重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地位和待遇,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氛圍。良好的人才培養機制能夠激發員工工作上的積極性和上進心,進一步明確自己的任務、工作職責和目標,同時有利于解決人才斷層的問題。
三、加大基層工班長外出培訓力度?;鶎庸ぐ嚅L是生產一線的螺絲釘,著力點必須“穩、準、狠”。要依托集團、公司外出學習計劃平臺,在保證生產正產的情況下,著重安排一線工班長到先進企業對標學習,不斷提升基層管理人員的專業水平,充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形成長效機制。同時相應職能科室做好學習情況檢查,將外出對標學習效果應用納入單位考核,并且打開思維、擴展視野,為生產注入新鮮血液,提供新的工作思路。
四、完善師帶徒管理思路。根據分廠各類人才庫,選拔責任心強、技能水平高的高素質師傅人才,將師傅人才庫擴充到副科級以上管理人員。同時靈活選擇機制,由徒弟自主選擇工作能力強、威信高、值得信賴的師傅,并依據“打分表”落實好師傅津貼補助,對于“師帶徒”工作完成較好能起到示范作用的師徒,評比出“星級師徒”標桿,以頒發證書獎勵等形式,擴大宣傳引領,樹立正確導向。同時舉辦“師帶徒經驗交流會”等活動,增加師徒關系融洽度,從工作中的師徒關系轉化成為生活、家庭等各方面的師徒關系。
五、培養復合型人才。加大技術工種“操檢合一,一專多能”復合型人才培養。鼓勵電工、鉗工、天車工等作業人員學習多種技能,做到一專多能,并給予一定的技能補貼獎勵,以期更好地適應崗位需求。新進大學生從入職培訓教育到安置培養幫帶,要細致入微地培育“幼苗”,實行新入職大學生評價交流機制,新進人員先下車間了解生產工藝、設備設施、生產實踐,努力引導其發揮所學所長,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六、依托分廠各技能大師工作室平臺成立各專業協會。利用好分廠各技能大師平臺,由各專業科室牽頭,成立諸如自動化協會、機械協會、軋鋼技術協會、企業管理協會等,鼓勵所有員工加入。各專業協會可自主選舉協會會長,設置組織機構報分廠備案。在日常工作中,各專業協會可自主組織技術比武、各類學術討論會等活動,共同解決各類專業的疑難雜癥,同時積極組織參加“陜鋼杯、首鋼杯”等集團以上的技術比武活動,營造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年底對各協會評選先進進行表彰。
七、學歷、技術職稱提升,常抓不懈。要求科級干部帶頭,員工踴躍參與繼續教育學歷提升及職稱晉升。各單位要做好政策宣傳,并及時聯系行政人事部做好申報政策解答幫扶,為員工提供合理參考,同時后備人才庫、人才建設培養、晉升等要與學歷職稱相匹配,鼓勵大家提升學歷職稱。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加強人才基礎隊伍建設,細化人才技能培養,完善人才培養管理思路,對集團、公司今后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著力打造底子硬、基礎牢的人才建設梯隊,為打造中國西部最具競爭力的高端鋼鐵材料服務商、建成美麗幸福新陜鋼注入不竭動力。(陜鋼集團漢鋼公司軋鋼廠 鄒曉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