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來,漢鋼公司煉鐵工序以“理論筑基+科技賦能+實戰淬煉”為核心,創新推出具有煉鐵特色的“科目四”培訓體系,打造出一支懂原理、精操作、會維修的智能化煉鐵“全能戰隊”,實現降本增效與人才儲備的雙突破,構建起職工素質提升的“加油站”。
科目一:理論學習——解鎖高爐“智慧密碼”
“高爐送風系統的熱風爐蓄熱室由格子磚堆砌而成,通過煤氣燃燒加熱格子磚,再將熱風爐內的熱量傳遞給鼓風……”在漢鋼公司煉鐵工序生產現場,高爐煉鐵副主任技師毛潔成正為職工細致講解高爐本體與送風系統構造原理。
該工序聚焦高爐煉鐵全流程工藝,采用“工藝解構+故障推演”雙線教學法,構建起從原燃料入爐到渣鐵生成的全鏈條知識體系。培訓過程中,培訓人員運用三維動畫拆解高爐內部結構,將復雜的爐內化學反應轉化為可視化流程圖,助力學員搭建“知流程、懂機理、會分析”的認知框架,以此培養精細化診斷能力。這種“理論—模擬—再理論”的循環訓練模式,促使學員對煉鐵工藝的理解從“操作規程”層面升級為“深度解構”,為后續實戰操作筑牢堅實理論根基。
科目二:VR沉浸式體驗——虛擬高爐“技能孵化器”
“戴上VR眼鏡,感覺自己就站在高爐平臺上,開鐵口時的鑿巖機轟鳴和出鐵時的鐵水奔流都栩栩如生,操作失誤時系統還會及時提醒,比在現場實訓更安全、更直觀。”剛完成VR實操演練的爐前工王磊分享道。
針對傳統培訓存在“紙上談兵”以及“現場實操風險”等痛點,漢鋼公司引入VR技術,打造出1:1還原的高爐生產虛擬場景,讓學員得以在“零風險”環境下體驗隱患排查、開鐵口作業、爐況調劑等關鍵操作,實現“演練—糾錯—強化”的閉環學習。這種“沉浸式闖關”模式成效顯著,極大提升關鍵操作精準度,有效解決了傳統培訓中“聽時懂、做時懵”的難題。
科目三:3D仿真模擬——課堂里的“數字孿生高爐”
為突破“懂理論、難實操”的瓶頸,漢鋼公司構建煉鐵三維仿真系統,將高爐布料、爐溫控制、渣鐵處理等核心工藝“搬進”教室。學員可在3D生成的虛擬高爐環境中完成裝料制度調整、噴煤量優化、鐵口維護等操作,系統會實時生成操作評分與爐況穩定性評估,助力學員快速掌握“最優工藝參數”。
這種“所見即所得”的訓練模式大幅提升學員對高爐操作的熟悉度,復雜爐況處理能力也得到顯著增強。更值得關注的是,該系統支持“虛擬—現實”數據聯動,學員可在線查看實時高爐運行數據,并在虛擬場景中預演工藝調整方案,為現場操作提前進行“沙盤推演”。
科目四:實操訓練——真刀真槍的“技術突圍戰”
“此前,服役超半年的鑿巖機因工作環境惡劣,出現開口室振打無力的問題,且外委維修預算高昂,成為煉鐵工序技術突圍的重點。”作為“科目四”培訓體系的核心環節,高爐關鍵設備的自主檢修與工藝優化成為人才淬煉的“試金石”。
近階段,該工序維修團隊采用“解剖式”拆解方法,對閥臺、密封墊、油管中油品雜質等可能的故障原因逐一剖析檢查,最終成功攻克振打無力的難題。此次實踐不僅節省了維修費用,更培養出3名高技能檢修人才和5名爐前操作骨干。在實操過程中,學員全程參與設備拆解、故障診斷和工藝調試,將理論知識切實轉化為“肌肉記憶”。
從“工藝執行者”向“技術掌控者”轉變,從“經驗驅動”邁向“數據驅動”,從“被動維保”升級為“主動創新”,漢鋼公司煉鐵工序將持續以“科目四”培訓體系為重要抓手,深化“技術反哺人才、人才驅動創新”的培養模式,不斷鍛造“高效煉鐵精兵”,為企業改革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堅實的技術支撐。(煉鐵廠 何光釗 鄧鐵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