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產管控中心緊密結合創新驅動和高質量發展的實際需求,著力改變科技創新管理模式、實施方法和薪酬激勵,有效激活員工創新活力,增強創新能力。
“無門檻”目標管理
為激發員工科技創新“神經末梢”,本著“人人可創新,人人敢創新”的初衷原則,以調動全員創新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著力點,該單位對創新工作進行“無門檻”目標管理,所有技術小創新、工藝小改革甚至于工器具的小改造都可上報技術室進行創新評審,并邀請車間“創新達人”進行技術指導,從小點切入,發散思維,制定可行性創新方案。
此外,采取“管、控、降”三字方略,深挖內部潛力,拓寬增效路徑,提升經營成效。“管”字為先,以《降本增效提質增盈實施方案》為指導,從源頭上管好每一筆費用;“控”字入手,認真落實《管理性可控費用指標》要求,嚴格做到不超支、不盲支;“降”字為要,嚴格執行全面預算,按月度分解各項費用管控指標,全年計劃材料費、設備維護費,其他類指標。
“實+”模式打造創新具體化
為打造創新活動實體陣地。該單位根據員工創新活動需要建立便于相互學習、探討的科技創新園地,放置工器具、科技類書報等,從硬件設施上為科技創新常態化開展活動、加強員工創新意識教育,提供了規范、過硬、可視、可比的創新活動陣地。
此外,引入“故障演練”實訓模式。各作業區班組利用“每日一練”、“以賽促干”的實訓活動,圍繞解決現有技術難題和工藝問題,制定“以強帶弱、擇優選技、全員參與”的實訓思路,引入“故障演練”實訓模式,對員工進行實操演練,也可通過微信群、視頻教學、現場觀摩等可復制、可推廣的線上、線下培訓形式,把提高全員技術創新能力解決在“故障演練”實訓模式中。“我們在維修過程中,要根據軸承的類型和尺寸,選擇合適的裝配方法,以確保設備裝上后質量和軸承的穩定運行。”技術人員耐心地為班組成員講解中。
一直以來,該單位特別注重搭建學習與實踐相結合的平臺,利用廢舊物資制作了教學模型等實操教學器具,以此來不斷地提高職工的技能水平。不僅僅滿足于傳統意義上的“修修補補”,而是將創新理念深深植根于每一位員工的心中,鼓勵他們在日常工作中勇于探索、敢于實踐。
創新專項績效差異化
為確保既定目標任務的圓滿完成,該單位進一步完善了績效考核體系,構建了科學的“賽馬機制”,以“差異化”和“貢獻率”為導向,使各作業區、班組指標明細化、透明化,落實到班組員工,并進行橫向、縱向排名,形成了你追我趕、勇立潮頭的良好競爭氛圍,實現了“能者上,優者獎;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
對關鍵人員、專業技術人員細化量化指標,分解落實責任,按照總分值進行排名,通過月度獎優罰差、季度誡勉談話、年度末位淘汰,實現以業績論英雄,以結果論能力。(生產管控中心 周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