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鋼鐵行業“寒冬”持續加劇的2025年,漢鋼公司以“成本即生存線”為共識,構建起“標準成本必完成、質量紅線零容忍、全員創效共受益”的閉環管理體系,讓降本增效的每一步都踏石留印、抓鐵有痕。
績效否決制“斷后路”,倒逼責任穿透
隨著首輪績效考核結果揭曉,漢鋼公司煉鐵工序以“未達標即否決”的鐵腕機制,向全廠發出強烈信號:標準成本不是“軟指標”,而是不可逾越的“硬杠杠”!
“4月9日,2#高爐作業區高爐煤氣消耗較標準低5.6萬m³,影響成本降低1.05元/噸!”在煉鐵廠調度中心的電子大屏上,實時滾動的成本紅黑榜成為每日晨會的“焦點”。自推行“標準成本否決制”以來,煉鐵工序將焦比、煤比、能源、可控費用等17項核心指標嵌入績效考核,未達標單位進行績效扣減,上不封頂、下不保底。
“每天在分廠調度中心會議室大屏曝光各作業區標準成本完成情況,未完成項目要求主體單位逐項進行分析,并制定后續改善措施。”該工序成本管理負責人表示,目前該工序推動“標準成本”文化,由“強制執行”向“自覺行動”轉變、由“局部量變”向“整體質變”轉變的路徑已經清晰有力。
市場化核算“明算賬”,激活細胞單元
為破解“大鍋飯”難題,理清各作業區成本管控責任,煉鐵工序對各作業區所屬成本管控要素進行梳理,將6個作業區細分為獨立核算單元,小到一公斤煤粉、一度電,都在標準成本內“明碼標價”。
“在推進標準成本管理體系的過程中,我們肯定會遭遇一系列難點,但一旦成功構建并有效運行,標準成本將在全價值鏈中發揮關鍵作用,有力推動企業低成本戰略的落地執行。”為此,該工序將標準成本“根莖”繼續向下生長,各班組自發制定“成本三字經”(“算細賬、控點滴、重節約”),爐機線旁設置“標準成本公示牌”,實時顯示當前爐次的礦耗、焦比、電耗與標準值的差距,另外設備檢修推行“成本會診制”,維修方案必須包含“性價比分析”,杜絕“過度維修”……一系列有力措施,推動標準成本體系建設工作落實落細。
激勵直達“最前線”,讓奮斗者吃香
作為公司降本增效的關鍵環節,煉鐵工序堅持“細、實、效”工作原則,組建工作專班,全面收集、整理高爐運行參數,分析運行規律,編制形成一套詳細、科學的技術與管理操作規范,以精細化管理,助推公司提質增效。
“執行標準成本只有按成本的執行結果進行經濟獎罰,才能使標準成本與職工的切身利益結合起來,才能推動他們關心成本,才能千方百計地降低成本。”從“績效否決倒逼”到“市場化核算賦能”,從“真金白銀激勵”到“文化認同驅動”,煉鐵工序的實踐揭示了一個硬道理:標準成本管理的關鍵,在于讓每個員工都成為“企業的主人”。
當爐臺上的每一把鐵鍬都在丈量成本,當操作屏上的每一個數據都牽動效益……漢鋼公司的“寒冬”終將被全員奮斗的“爐火”融化。(煉鐵廠 卜云飛 鄧鐵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