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激蕩,鐵流奔涌。在陜鋼集團全面部署鐵前精細化管理工作的號角聲中,漢鋼公司以“完成標準成本是本職、實現目標成本是要求”為總體思路,以三大攻關行動為抓手,掀起了一場刀刃向內的成本管理革命。
對標行業立標準 全員共筑“工藝長城”
在2#高爐主控室,高爐煉鐵副主任技師毛潔成正帶領團隊逐項梳理近三年的高爐操作參數。“過去我們更多依賴經驗判斷,現在要通過大數據分析找到關鍵控制點。”這場覆蓋原料配比、送風制度、爐溫調控等20多個環節的“工藝大體檢”,正是落實公司“大工藝統領”要求的具體實踐。
漢鋼公司煉鐵工序圍繞標準成本管理要求,建立“三維對標”體系(歷史最優、兄弟單位、行業標桿),深挖工序能耗、燃料消耗、設備運維成本等關鍵指標潛力。將行業標桿的爐料優化方案、智能診斷系統等23項先進經驗納入《鐵前技術與管理》手冊編訂框架,構建起涵蓋7大模塊、142項技術標準的“煉鐵百科全書”,進一步強化了成本與工藝的協同聯動,助推企業降本增效水平再提升。
數據筑基塑體系 激活流程管控新動能
“參數控制不是‘一刀切’,而是動態平衡的藝術。”在漢鋼公司的“心臟”--高爐生產系統中,參數控制絕非簡單的數值設定,而是一場融合熱力學、流體力學與智能算法的動態交響。面對爐內瞬息萬變的煤氣流動、焦炭反應與鐵水成分波動,煉鐵工序用“感知-決策-執行”三位一體的智能閉環管理體系,將動態平衡的藝術演繹到極致。
為此,煉鐵工序創新搭建“工藝參數動態管控平臺”,將高爐操作標準細化為3類12個可調區間,建立“紅黃綠”三色預警機制。通過組織爐前、噴煤、煤氣等7個專業組開展特殊情況下的爐況處置30余次模擬操作,最終在虛擬環境中找到安全邊界,為高爐數智冶煉、低成本冶煉筑牢根基。
立足標準求突破,深挖創新創效發展潛能
“我們不斷強化職工對操作規范的理解和掌握,讓標準化操作成為職工的日常習慣,使每名職工都能熟悉標準化操作流程,讓標準化操作在每一名職工心中‘生根發芽’。”該廠負責人說到。
在標準化操作的基礎上,煉鐵工序廣泛開展“金點子”征集活動,一線員工提出的“鐵口維護五步法”“除塵灰循環利用方案”等48項建議被納入手冊。特別是設備點檢員夏銳杰的“聽音辨障”絕活,經數字化建模后轉化為《高爐液壓系統故障診斷圖譜》,成為崗位培訓教材。此外,一季度,該工序征集查找提改獻項目96項,創效117萬余元,這種“人人鉆研技術、處處可見創新”的氛圍,正是該工序“標準固化”到“標準突破”的最佳詮釋。(煉鐵廠 何光釗 鄧鐵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