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蛇年,車輪再次踏進了這個充滿希望的季節。在這個全新的年份里,生產管控中心積極貫徹落實國企改革深化提升任務要求,創新人才管理體系,通過做好職業規劃、搭建學習平臺、營造文化氛圍、拓寬成長通道等措施,激活人才資源,實現人才賦能企業發展。
搭建充電“加油站”,讓職工有學頭
該中心堅持定期開展專項培訓活動,以‘理論+實操’提升員工業務素養。”中心負責人說到。
長期以來,該中心結合生產實際,聚焦實施更加精準的青年拔尖人才培養項目,搭建青年拔尖人才培養制度框架,大力開展“全員雙創”、技術攻關等活動,既有大師傳技,又有集中培訓。一場場內容豐富、實用“解渴”的培訓在中心各個作業區舉辦,不斷提高員工的業務能力素養和現場實操水平。
與此同時,中心從實際需要出發,定期開展人才建設工作調研,全面掌握人才發展現狀,建立健全人才引進、培養、使用和激勵機制,基于高技能、高技術人才需求,制定專項培養、提升措施及實施計劃,以精尖人才的輻射效應帶動全員素質提升。
搭建進步“大舞臺”,讓職工有盼頭
以前青年職工感覺距離管理者太遙遠,覺得迷茫沒有前途,到了職業生涯的“天花板”。晉升通道狹窄,青年職工要想進步都趨向于行政管理通道,長期導致基層一線職工缺乏干事創業的熱情。
問題既是職工的心聲,也是管理創新和改革的著力點。中心及時出臺了一攬子“真金白銀”的好政策,打通管理崗、操作崗、技術崗三條職業發展通道,完善了操作崗、技術崗的待遇體系,將績效和薪酬精密匹配,讓技術人才與管理人才同進步共成長,讓更多青年人才能在職業生涯中實現“彎道超車”。為使青年職工盡快成長成才,該中心選派經驗豐富的員工為輪崗人員提供專項指導,幫助他們探索不同崗位的業務需求。此外,中心還制定了《大學生培養方案》,為每名新入職大學生分配班組長和技術骨干擔任師傅,提高新入職大學生的業務技能;通過“黨員與職工結對幫帶”,從理論知識、經營核算、安全環保等方面進行專項幫帶。 “開展輪崗學習,激發了我主動探索、積極上進、自我管理的潛能,達到了互相學習、共同進步的目的。”這種輪崗實習機制很好,中心對我們養也非常重視。”近日,剛從原料衡輪崗到汽車衡的趙華麗深有感觸地說。
基于“以德為先,人盡其才”的理念,中心為青年職工提供了訂單式需求性培訓,讓員工真培實訓、喜培樂訓。不僅如此,為了給技術人才培養創造盡可能多的條件,中心嚴格練兵程序,拓展練兵場所,員工通過練兵學技術的積極性大增,業務技能也實現了快速提升。這幾年,中心在各類大賽中喜報頻出,一批技術能手脫穎而出,技術人才不僅前有翹楚,而且后繼有人。
打造成長“直通車”,讓職工有奔頭
今年以來生產管控中心持續建立健全制度體系建設,重新優化編訂了《績效考核管理辦法》《人才隊伍建設管理辦法》等辦法和意見。
如何解決工學矛盾,提高職工學習勁頭,中心制定激勵制度,鼓勵職工通過各種方式提素成長,職工學起來自然有勁頭。學習考取注冊安全師、注冊經濟師、注冊計量師等職稱,公司不僅報銷路費、住宿費,而且取得資格證后每月享受對應的職稱津貼,這讓職工既能學有所成,也在經濟上嘗到了甜頭,激發了全員學習提素熱情。
作為主力生產服務單位,中心積極構建以績效考核為核心的薪酬分配機制,持續完善績效管理制度,促進績效改進,重視績效監控與跟進,形成了以考核為依據、以績效為導向的激勵約束長效機制,實施車間級、班組級、員工級的“三級”差異化分配,經營杠桿更加有力有效。
同時,完善人才鼓勵激勵機制,在現有基礎上持續探索、豐富人才激勵措施,讓會干事、想干事、干實事的員工有地位、得實惠、受尊重。(生產管控中心 郭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