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月份以來,漢鋼公司煉鐵廠噴煤車間緊緊圍繞集團、公司提出的368kg/t的焦比為目標,精心籌劃,眼睛向內,積極探索,以高爐為中心進行生產組織,做足“低成本生產,高質量出鐵”這篇大文章。
從“供不應求”到“供大于求”
作為鐵前系統“提煤降焦”的主戰場,向高爐提供優質煤粉,確保煤粉“供大于求”一直都是煉鐵人奮斗目標。然而,受制粉系統能力的限制,高爐的要煤需求無法達到,導致供需失衡,這也成為 “提煤降焦”低成本戰略中的“致命點”。
陣痛之下必然蛻變。為進一步解決制粉能力的提升,提升煤粉制備量,提高兩座高爐的煤比,減少燃料成本,在集團及公司大力支持下,通過系統升級改造建設一套39t/h中速磨煤機制粉系統,一舉解決掉制約生產的瓶頸,該系統采用噴吹罐并列、單管式智能化噴吹工藝,實現不間斷智能化噴吹,煤粉也從以前的“供不應求”到如今的“供大于求”。
從“沒得選擇”到“客戶需求”
在原先工藝的運行下,該廠無煙煤哈氏可磨指數在44%左右,煤粉結構細度在60%左右,使得煤粉在高爐內不能充分燃燒,不利于降低燃料比,對爐況穩定順行造成一定影響。
為更好的發揮噴煤的節能作用,提高煤粉細度,該廠對標行業先進,調整制粉系統風量、控制煤粉系統流量,同時調整磨機分離器,優化噴吹系統開停機參數與風量、送煤量匹配方案。新工藝的上線使得該廠1#、2#煤粉細度-200目粒度占比保持在85%以上,3#煤粉細度-200目粒度占比提高至75%以上,完全滿足客戶所需。加之與高爐大富氧、高風溫相結合,提高了煤粉在風口區域的燃燒率,高爐爐況順行得到了大幅度改善。
從“高居不下”到“降本增效”
與此同時,今年該廠在提高高爐操作技術和生產降本增效上下大功夫,把高爐噴煤作為高爐爐況調劑和降低生鐵成本的重要手段,結合自身實際,不斷加強噴煤生產管理,完善噴煤自動控制技術,實現正常噴煤速率穩定誤差小于15%,倒罐速率穩定誤差小于20%,且生產一區與生產二區煤粉互通技術的完成,實現管道氮氣消耗降低50%。通過各項降本措施的落地生根,轉變了噴煤系統成本高居不下的被動局面,獲得顯著經濟效益,為漢鋼公司穩產低耗打下堅實的基礎。(煉鐵廠 何光釗 鄧鐵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