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24日,由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鋼協”)和四川省釩鈦鋼鐵產業協會(下稱“四川釩鈦協會”)聯合主辦的,主題為“優化建筑用鋼結構,實現鋼筋產業高質量發展”的2022中國鋼筋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在四川省西昌市召開。
西昌市副市長曾曉云,川威集團董事長、四川釩鈦協會輪值會長王勁,鞍鋼集團攀鋼黨委常委、副總經理謝琪春為大會致辭;中鋼協黨委副書記姜維通過視頻發表講話;中鋼協副會長,中國螺紋鋼產業聯盟理事長,陜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楊海峰做專題報告并總結講話。中鋼協理事、四川省人民政府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四川釩鈦協會黨支部書記張邦緒主持會議。
“推廣應用高強鋼筋勢在必行。”姜維指出,一是要全力推動鋼筋質量分級。發揮好市場機制作用,促進生產、檢測、應用及認證資源的整合優化,建立完善鋼鐵行業質量分級體系,構建質量分級科學評價方法,加強質量分級評價結果應用,促進鋼筋產品質量提升,增強全鏈條質量意識。二是培育鑄就鋼筋知名品牌。依托冶金產品實物質量品牌培育活動,培育更多、更好“金杯優質產品”和“金杯特優產品”,打造一批中國優秀鋼筋品牌,提高中國鋼筋品牌影響力和認知度,更好發揮品牌帶動效應,并推動鋼筋EPD平臺認證,實現鋼筋低碳發展。三是加強行業自律,堅持標準引領,提升產品品質。他透露,中鋼協非常支持加強高強鋼筋生產、推廣、應用,將組織相關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生產單位、用戶等單位,做好標準頂層設計、統籌規劃鋼筋領域國家標準、行業標準、“領跑者”等團體標準研制,加大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跟蹤、評估和轉化力度,深入參與鋼筋領域國際標準制定、修訂工作,推動國內國際標準化協同發展的國際標準化工作機制發展,利用先進標準引領產品、工程和服務質量的提升。
楊海峰指出,隨著國家對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和勞動力成本的上升,現有鋼筋企業對綠色制造、低成本制造、智能制造更加重視,正在進行產業的整合和產品的轉型升級。他認為,未來,高質量和功能化混凝土鋼筋以及非混凝土用鋼筋產業仍有巨大升級空間,鋼筋將逐步向高強化、高柔韌化、穩定化、多功能化、綠色化的“五化”方向發展。一是高強化發展方向。受裝配式建筑和新基建領域發展的影響,建筑用鋼筋行業正在加快推動用鋼減量化和功能化,推動鋼筋產品向高端、高品質方向邁進。二是高柔韌化發展方向。目前高強鋼筋在高層建筑、橋梁、海洋工程等領域發揮了關鍵作用,但在實際應用和抽檢中仍存在脆斷問題,制定合適的鋼筋韌性指標,考慮建筑物的韌性設計,對未來鋼筋發展有重要意義。三是穩定化發展方向。產品性能的高穩定性是高端鋼筋產品的特征之一,已經超越了產品是否合格或符合產品標準的范疇,體現了企業最大程度滿足用戶更高的質量要求。四是多功能化發展方向。隨著經濟高質量發展步伐加快,對鋼材需求更加多樣化,產品使用領域更趨多元化。五是綠色化發展方向。圍繞轉型升級和降本增效兩大主線,落實“雙碳”“雙控”政策任務,大力發展輕量化、長壽命、耐腐蝕、耐磨、耐候等特點的綠色低碳產品,提升鋼筋產品的含金量、含綠量、含新量,推動用鋼減量化,同時在新基建用鋼等領域積極探索,推動鋼筋產品升級迭代和創新發展。
為提高供給體系質量,積極構建鋼筋產業新發展格局,楊海峰提出4點建議:一是標準引領,政府引導,推動鋼筋向“高”發展。二是培育品牌,延伸價值,推動鋼筋向“精”發展。三是區域協同,產業聯動,推動鋼筋向“廣”發展。四是創新供給,市場主導,推動鋼筋向“綠”發展。
北京鋼鐵研究總院副總工程師楊才福,北科大冶金學院黨委書記張建良,全國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審查中心主任賈賀峰,冶金工業信息標準研究院教授、全國鋼標委鋼筋分會秘書長劉寶石,工信部電子第五研究所博士王璟分別圍繞“雙碳背景下鋼鐵生產綠色低碳新工藝、新技術”“釩在熱軋帶肋鋼筋中的應用及質量分析”“建筑用鋼筋產品生產許可證制度的情況匯報”“加強標準體系建設,促進鋼筋高質量發展”“綠色設計產品的開發與申報”等議題進行了主旨演講。
曾曉云致辭
王勁致辭
謝琪春致辭
張邦緒主持會議
全國建筑鋼筋領域各行業組織、標準編制單位、生產及配套企業等領導參會。會后,還組織對攀鋼集團西昌鋼釩釩制品生產線及智能制造示范車間進行了參觀學習。(劉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