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以類聚,物以群分。無論是現實世界,還是理想世界,抑或是小說世界,都沒有人喜歡兩面派,但是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這類人從來沒有消亡。本著“存在即合理”的原則,縱觀歷史長河,我們站在宏偉的宇宙觀下,共同認真思考一下這個嚴肅的話題。
歷史中,“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謫仙人”李白,嘗志存高遠,常懷憂國憂民之思,但卻僅能以詩文入官,他的一生軌跡,可謂傳奇而又坎坷。他一生大概寫了1000多首詩,內容大多放蕩不羈、傲視權貴,卻也仍有“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這樣奉承之詞;而我始終相信他的內心是煎熬的,我更相信他自始至終矢志不渝,忠貞唯一;然而結果又如何?當世文人也不乏評之為“兩面派”,在當世落得一個娛樂皇帝的卑微文人下場。
歷史中,不乏這樣的名人,如妙計安天下之周瑜、亂世奸雄之曹操、舌戰群儒之諸葛亮、才華橫溢之蘇東坡......他們無不在一定時間段做了“兩面派”或被認為是“兩面派”。
古時,名人義士何嘗想做兩面派?世事逼迫,名人義士不得不做“兩面派”。
評判一個人,一件事,古人說“蓋棺定論”,大義是風波平息后,方能公平公正的評判它;作為一個備受現代教育體制熏陶下的現代人,更應站準立場、明辨是非、謹慎慎獨;很有必要用懷疑一切的眼光,不斷提升思辨的能力,學習積累技能、業務知識,但絕不能跨越底線、思想腐化、逐利忘本,最終徹底淪為兩面派。
當代國際形勢用波詭云譎形容不為過,而中國正處于蓬勃發展大好良機,“兩面派”或許能夠短時間給個人、企業來機遇,但終究更多的是埋下隱患。我們要始終堅持習近平新時代思想,用科學發展觀,推崇共享共贏理念,為全中國、全人類未來考慮,值此大好時局,為個人發展、企業未來,何必要為短小的利益去做“兩面派”。
內觀企業自身,大多處于外憂內患和時代機遇的雙重壓力之下,非常需要忠于企業、為企業謀出路的人才。
作為一名基層管理者,反對搞兩面派、做兩面人,做實光明磊落,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將“感恩、知責、律己、有為”作為每一個工作者應盡的職責;勇于擔當、知行合一,表里如一是為國、為民、為企的基本原則是每一名工作者基本素質;
守住初心,作為一名基層管理者,堅決做不得兩面派。(軋鋼廠 郭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