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5月,全面抗戰接近一周年,毛主席在延安抗日戰爭研究會上發表演講,這篇演講稿就是著名的《論持久戰》。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再次拜讀《論持久戰》,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它為我們從事的各項工作起到指引作用,增強我們戰勝困難的信心。
堅持辯證思維,不斷提高領導能力。毛主席在當時復雜艱難的國內國際形勢下預見到:“第一個階段,是敵之戰略進攻、我之戰略防御的時期。第二個階段,是敵之戰略保守、我之準備反攻的時期。第三個階段,是我之戰略反攻、敵之戰略退卻的時期。”高瞻遠矚,預見未來,充分展現了非凡偉大的領袖能力。
“人生在勤,不索何獲。”我們需不斷加強學習,時時“充電”跟上時代步伐,改進學習方法,不斷提高領導能力、豐富專業知識。領導干部需提高政治站位,克服本位主義思想,事事考慮公司的利益。同時,辯證思維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根本方法,弄清上下道工序的關系,深入群眾、調查研究、科學決策、履職于行、抓好落實,服務公司生產經營的各項工作。
信心重于黃金,堅定“開新局”的信念。毛主席指出:“中國不會亡,最后勝利是中國的。中國不能速勝,抗日戰爭是持久戰。” 大大堅定了全國人民抗日的信心,為取得最終勝利提供了堅強的精神力量。
在鋼鐵企業,隨著裝備信息化、智能化的發展,復雜的設備技術難題、困難肯定有,也會很大。但只要有信心,辦法總比困難多。中國共產黨黨史就是一部艱苦奮斗史,克服重重困難,一位位革命先烈、一位位共產黨員用血淚譜寫的壯麗詩篇;漢鋼公司通過齊心協力,共渡難關,詮釋了“陜鋼現代版長征精神”,要弘揚走好“新長征路”,需總結我們的成績,汲取曾經的教訓,堅定必勝的信心,不斷在工作中開新局。
依靠廣大職工,堅決“辦實事”作貢獻。我黨在長期斗爭中形成了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這些精神財富,指導我們從勝利走向勝利。
我們要將廣大職工的思想凝聚到“奮戰雙目標”上來,營造濃厚的干事創業氛圍,共同走出“舒適區”,刀刃向內,適應改革陣痛。
設備管理工作需有“三位一體”點檢基礎工作支持,充分發揮職工的積極主動性,特別是崗位人員要當好主人翁、把好設備點檢的第一道防線;技術人員要提高業務技能,增強設備故障預判能力;管理干部要有戰略思維,統籌好管理工作。設備管理需要久久為功,某種意義上也是“持久戰”。
“征途漫漫,唯有奮斗。”我將以“學思踐悟”促“知行合一”,積極作為,發揮“頭雁效應”以上率下履職盡責,全心全意依靠職工,帶頭走出舒適區間,為公司生產經營做出積極貢獻。(設備管理中心 楊文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