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和一次出使西南夷,聯合西域諸國共同抗擊匈奴侵擾,開通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通道--絲綢之路。他始終堅定信念,敢闖、敢拼,面對困難永不放棄,作為一名供銷人員,我們也要敢于向困難說“不”,向市場要效益;敢于開拓進取,向“錯位”營銷要效益;敢于心懷大志,做到既抱西瓜又撿芝麻,進一步實現集團及公司效益最大化。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張騫受命出使,率眾西行。十三年后從西域歸來時,一百多人的使團只剩下張騫和堂邑父二人了。他在十三年中,不僅未被艱苦的自然和生活環境所屈服,面對匈奴的嚴密控制,他依然沒有退縮,想方設法脫離虎口。作為一名供銷人員,2021年對我們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我們要從供、銷兩端下功夫,緊盯盈利目標和低生產成本落地目標自我加壓,以“時不待我,只爭朝夕”的精神投入到采購和銷售工作中。不斷轉變思想,充分發揮陜晉甘川高峰論壇和西北聯鋼的作用,在國內礦、焦炭、石灰石的采購上,積極克服一切不利因素,變被動為主動,進一步拓展采購渠道。要有“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決心,努力實現漢鋼公司2021年經營目標。
求新求異,聚勢而為
張騫在匈奴10余年,娶妻生子,但他始終秉持漢節。他開拓了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從西域諸國引進了汗血馬、葡萄、苜蓿、石榴、胡桃、胡麻等等。作為一名供銷人員,我們也需要具有創新思維,積極對標行業、區域鋼廠,學習其他鋼企先進的營銷方式,通過“走出去、引進來”的方式,進一步提升經營管理水平。同時,我們還要打破常規,求新求異,為采購和銷售工作另辟新徑。
心懷大志,既抱西瓜又撿芝麻
張騫并不甘心于"掌守門戶,出任車騎"的郎官生涯,他揭榜應召,歷時十三載,擊破匈奴,漢能通西域,并開通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通道--絲綢之路。他的精神也深深的啟發著我們每一名供銷人員,要心懷大志,敢于擔當,要始終把公司的利益放在首位,從物料采購到鋼材銷售,要堅持以效益為導向。同時,還要發散性思維,大膽打破固有的銷售和采購模式,緊緊握住經營主動權,做到“避峰”采購和 “就峰”銷售,實現利潤最大化。
2021年,讓我們堅定信心,敢想、敢干,發揮“張騫精神”——迎難而上、勇于創新,為年度經營任務目標順利完成貢獻自己的力量。(供銷部 來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