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飯時,婆婆說超市臘八粥米搞活動,買了好些,過兩天就到臘八節了,要煮臘八粥,袪寒暖身。
臘八粥,又稱七寶五味粥、佛粥等。相傳當年岳飛率領岳家軍抗金,天氣寒冷,將士衣食不濟、挨餓受凍,百姓得知后,相繼送粥,岳家軍吃完“百家飯”后大獲全勝,那天正是臘月初八。岳飛死后,為了紀念他,每逢臘月初八,便用雜糧果豆煮粥。 隨著歲月的推移,臘八粥逐漸融入民間習俗,成為一種團結、吉祥的食物。臘八也漸漸成為中國的傳統節日。
杜甫也曾在詩中寫道“臘日常年暖尚遙,今年臘日凍全消。”臘八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時候,也是一個全新的開始。在這個特別的節日里,家家戶戶都會熬制一鍋香濃的臘八粥。大家圍坐在桌旁,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大家一邊品嘗著美味,一邊暢談當年的收成,商量如何籌備春節的事宜,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它預示著春節即將來臨,也是對家的思念,對無限未來的憧憬。
記得小時候,每到臘八節,母親會把抽屜里攢了很久的糯米、紅豆、綠豆、板栗、花生、紅棗、蓮子等收集起來,用村口的老井水洗凈,倒入鍋中,架柴火慢慢熬,期間不時用鏟子攪一攪,防止粘底,不一會兒,便聞到一股香甜的粥香。放學后,母親先裝一些粥,讓我給年邁的奶奶和隔壁的大伯送去,再給我、弟弟、表弟各裝一碗。在那個物資并不豐盛的年代,吃上一口臘八粥,猶如人間美味。軟糯的米粒、略帶嚼勁的豆子以及甜蜜的棗香,溫暖而綿密的感覺直達心底,寒意瞬間褪去,暖意充滿全身。
來到北方后,婆婆的臘八粥里又增加了核桃仁、杏仁、豇豆、小米等南方不常見的食材,這些食材一般是由老公的奶奶準備的。在冬日的暖陽里,那個勤勞的老太太坐在門前,旁邊放著一個小簸箕,里面裝一些曬干的核桃和杏果,小花貓慵懶地躺在旁邊。只見她時而拿著小鉗子,夾碎外殼,時而將堅果放在臺階旁的石頭上,再用小錘子砸開,接著挑出里面的果肉,細心地去掉殼莢。動作很慢,但她一點也不著急,離臘八節還有好幾天,有足夠的時間準備。想起孫子們不久后能喝到香稠可口的臘八粥,她的嘴角不由得上揚。如今,奶奶已過世好幾年,但吃著臘八粥,總不由得想起那個倔強而慈祥的老太太。
臘八粥除了好喝,因其需糯米、小米、綠豆、紅豆、蓮子等多種食物熬制而成,營養價值十分豐富。小米與糯米搭配,互補蛋白質,實現氨基酸均衡;紅豆綠豆,富含B族維生素和膳食纖維,對改善腸胃、排毒解毒具有良好功效;蓮子具有安神祛火養心的功效,有利于緩解日常工作壓力。臘八節即將來臨,也來一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吧。(軋鋼廠 肖美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