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框眼鏡下執著又專注的眼神,永遠掛在臉上真摯的笑容,是煉鐵廠設備科科長胡剛在工作時常有的狀態。從走出校園參加工作,到初露鋒芒,再到站上領獎臺,一路走來,他在平凡的崗位上留下了一步步閃光的足跡。
攻堅克難補短板,設備穩定保順行
眾所周知設備保障是生產系統穩定運行的基礎,作為基層設備管理者的胡剛也將此作為一直奮斗的目標。在前期煉鐵廠1號高爐因爐頂消音器頻繁督促,嚴重影響高爐正常生產。為解決這一“瓶頸”問題,他查資料、尋根源、結合實際、反復推敲,提出增設旋風除塵器的改造,為確保方案可行性,他積極聯系專業設計院協助論證。后經過精心組織策劃方案并進行實施,實施后通過近兩年來數據顯示消音器再未出現過堵塞現場,在保障高爐穩定順行、減輕職工勞動強度同時,延長了高爐的檢修周期。他的這項改造項目也被評為陜鋼集團優秀“查找提改獻”暨崗位創新優秀成果獎。
發揮技術創優勢,崗位優化提效率
精心維護是確保設備正常運行的保障,在日常工作中胡剛深入鉆研各類設備運行實際工況,結合隨機資料,先后編制修訂了煉鐵廠設備點檢、潤滑標準,設備維護保養手冊20余份,為基層設備管理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支撐。同時在與職工日常交流中他發現崗位人員緊張、部分崗位工作勞動強度較大,這就成了他的“心上病”,于是他積極與各單位協商,在保證安全的前提,通過對標行業先進,提出技術改造優化、智能設備投入、操檢各一等措施合并崗位8個,特別是除塵器集中控制,他將原5個值班室合并為1個,每班值班人員由10人控制到現在的3人,極大緩解了人員緊張問題,通過技術改造優化、智能設備投入也大大降低職工勞動強度。
精細管控初見效,降本增效出“奇招”
在鋼鐵市場復雜多變的形勢下,胡剛深知推進設備精細管控是降本增效的重點。他積極開展對標對表,“兩眼向內”查找差距,先后10余次組織設備管理人員對外學習、交流,深挖降本“金點子”創效“金鑰匙”,以提升設備保障能力為抓手,不斷夯實降本增效基礎。同時持續推進關鍵備件、高耗備件技術攻關,通過梳理各車間備件“家底子”推行備件共享實現降庫存目標。在修舊利廢方面,他提倡“能修復的不輕易報廢,能利用的絕不重新購置”的管理思路,提高廢舊備件的綜合利用率,最大限度降低生產經營成本,全力提升公司經營效益。截至六月份,該廠各單位共提出小計小改、修舊利廢課題60多項,創效20余萬元。
創新培訓能技能,“后浪”奔涌競“潮頭”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作為基層設備管理人員,胡剛深知技術人才儲備是設備管理工作的核心,他非常注重人才梯隊建設。面對煉鐵廠設備管理專業人員數量不足等不利因素,他不等不靠他先后從基層挑選專業對口,踏實肯干的優秀青年員工10余人充實到設備管理隊伍,通過定期開展理論專業知識,實踐操作技能培訓,提升人員綜合能力。面對起重設備維保單位撤銷的突發不利因素,他以現有設備管理隊伍為基礎,迅速組建了起重維修班組,以練代學,邊干邊學,目前維修班組已成為一支敢打能拼,逢戰必勝的隊伍。在他的帶領下,設備系統青年職工趙尚文、蔣凱凱獲得公司先進工作者,王飛獲得公司技術比武第二名……設備系統青年力量已逐漸成長為技術骨干,均可獨當一面。
攀得半山修到遠,還需健履上高峰。面對榮譽,胡剛沒有陶醉,深知前面的路還很長,腳下的路還很艱辛,他抖擻精神,繼續向著更新更高的目標邁進。(煉鐵廠 張永謙 魏林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