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鋼公司煉鐵廠,有這樣一位宛如智能“DeepSeek”的關鍵人物,于復雜的生產困境中,總能精準找到解題思路,帶領團隊突破重重阻礙,讓生產難題迎刃而解。他究竟有著怎樣的不凡能力與獨特魅力?讓我們一同揭開他的神秘面紗。
難題面前的“智慧大腦”
原料作業區堪稱煉鐵工序生產的“前沿陣地”,日常生產里,各類棘手問題層出不窮。曾有一次,二期雜礦球塊下料環節突然“罷工”,物料輸送陷入僵局,生產效率直線下降,后續工序也岌岌可危,仿佛多米諾骨牌即將連鎖倒塌。關鍵時刻,該作業區值班工長馬園,迅速趕到現場,沒有絲毫慌亂,開啟了細致入微的“偵查”模式。他仔細觀察設備運行狀態,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出問題的角落,對給料機、篩板、倉嘴逐一進行“掃描”。很快,“罪魁禍首”被揪出——雜1給料機堵料結塊。
馬園當機立斷,迅速開啟“作戰指揮模式”。他一邊安排崗位工準備風鎬、鐵絲和氣管,為疏通堵料做好戰斗準備;一邊通知主控室,停止雜1進料快速啟動雜2進料,最大程度降低對生產的影響。在他的精準指揮下,各項工作緊密銜接、有條不紊地推進。短短半小時,下料系統成功“復活”,生產延誤的危機被成功化解。他就像智能“DeepSeek”,面對復雜問題,總能快速精準定位問題根源,給出高效解決方案,成為大家心中的“定海神針”。
團隊協作的“核心引擎”
“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馬園深諳團隊協作的力量,在團隊管理中,他以雁陣齊飛之勢,把系統化團隊建設打造成推動生產的核心引擎。
每日班前例會上,他都會認真復盤前一天的工作。對表現出色的員工給予真誠贊揚;面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客觀指出,引導大家一起分析問題,共同探討改進措施。他積極鼓勵員工踴躍發言,分享工作中的經驗與想法,讓集體智慧在交流中碰撞出火花,為解決問題提供更多思路。面對繁重任務與棘手難題,他率先垂范,主動承擔最艱巨的部分,以實際行動詮釋責任擔當,成為團隊成員心中的標桿。“行動是最好的榜樣,只有自己沖在前面,才能激發團隊成員的斗志!”在新人培養上,他精心挑選業務骨干,為新員工安排一對一指導,從熟悉工作環境,到掌握生產流程,再到傳授操作技巧,每個環節他都親自把關,確保新員工能夠快速融入團隊,適應工作節奏。
創新創效的“探索先鋒”
為降低原料損耗、提升資源利用率,馬園帶領團隊開展了一系列技術創新活動。深入分析原料輸送流程,通過優化,成功減少了物料在輸送過程中的撒漏;針對堆取料設備,進行大膽改造,顯著提高了作業效率,降低了能源消耗。同時還積極引入先進管理理念與方法,對作業區的生產計劃、人員調度等進行精細化管理,進一步提升了生產效率與經濟效益。
針對K2皮帶機頭頻繁堵料導致設備損壞、皮帶斷裂等頑固性難題,馬園帶領班組從物料特性和設備結構雙重維度開展技術攻關。經系統性分析后創新實施溜槽改造方案,在機頭下料口加裝帶合頁門的可觸式閉鎖裝置,通過聯動行程開關實現堵料自停功能。當溜槽堆積物料頂開合頁門時,觸發行程開關即時切斷皮帶動力,形成"感知-響應"的閉環保護機制,實現從被動搶修到主動防御的技術跨越。改造后設備連續運行周期突破3年大關,較原壽命提升200%,累計創造直接經濟效益33.5萬元,徹底終結了堵料引發的惡性停機、設備損耗與人力成本三重困境。
在鋼鐵洪流奔騰不息的征程中,馬園以“DeepSeek”般的智能解碼能力持續破譯生產密碼,他的探索腳步永不停歇,正帶領團隊向著更高、更遠的生產效能新維度不斷進發。(煉鐵廠 路凱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