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決定,并不難,難的是付諸行動,并且堅持到底。”擔任高爐渣處理班長以來劉海軍始終堅持這一真理,他從日常管理著手,腳踏實地、行穩致遠,實現了設備管理高效、優質、低耗,讓渣處理班組的降本勢頭根本停不下來。
破除瓶頸,把能源介質降下來
水渣處理作為高爐的重要生產工序環節之一,能源介質中回用水占據著渣處理班組消耗的重中之重。因水渣內部攜帶大量水分,導致回用水消耗量較大。“天天這樣浪費水資源也不是個事,必須想辦法進行改造處理。”針對這一問題,劉海軍通過現場長期觀察實踐,建議對水渣管道進行改造,將原排水管道引至渣倉沉淀池抽排泵管道上部,閥門關閉后將沉淀池內部水可直接引入渣處理水渣池內部,此項改造大幅降低了回用水消耗,日節約回水量約300m³,年可綜合創效10萬元。
雙管齊下,把使用周期提起來
轉鼓篩板一直在渣處理擔負著高爐渣水分離的作用。由于水渣含有大量SiO2、CaO導致轉鼓篩板結晶堵塞頻繁,結渣現象嚴重影響正常生產。有沒有既能適應當前降本增效大方向,又能滿足當前生產需求,既節約能源成本,又能保障生產運行的可行方案?這成為劉海軍一直深思熟慮的問題。經過劉海軍多方集思廣益、不斷嘗試,通過對渣處理回用水路徑進行改造,將回用水引至轉鼓,進行加壓0.30mpa清洗篩板,既沒有增加回用水消耗量,又徹底解決了篩板結垢難題,且清洗效果顯著。同時劉海軍還要對清洗不到位區域定期點檢,堅持帶頭清理過濾網篦子、轉鼓篩板、渣池過濾網等易結渣損耗備件,從而延長設備使用周期2倍以上。
勤儉節約,把設備成本省出來
在渣處理備件存放區,這里有“堆積如山”的抽漿泵、管道閥門、陶瓷滾筒等,在別人眼里的廢舊備件,在劉海軍這里都是可修舊利廢再創效的好寶貝。通過線下清除陶瓷滾筒表面膠皮,割除滾筒面傷損部位進行挖補,打磨、切割、清洗、焊補修復,一套復雜的流程下來,渣處理廢舊陶瓷滾筒在劉海軍手里又“生機煥發”。“這些邊角料都要進行回收,今后還能用的上。”在剛處理完渣處理轉鼓平臺花紋板作業后,劉海軍便忙著安排起班組職工收集起了作業完畢后剩余的邊角料。
點滴之功終見成效,細微之處在于己行。正是有劉海軍這樣的班長帶頭,深挖潛能降本、執著創新創效,才能讓降本增效的勢頭在這里根本停不下來。(煉鐵廠 章森奎 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