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里鋼城,有一群粗中有細的漢子在各自的崗位上閃閃發光,點檢設備、巡查安全、優化工藝……他們默默無聞地奮戰在生產一線,雕琢著屬于自己的無悔青春。
設備管理的行家里手
從事環保崗位八年,武向虎已經能夠“輕描淡寫”的判斷設備故障,看似簡單,但當初為了練好這項基本功,他每次點檢設備都要逐一查看氣力輸灰曲線圖、濾袋壓差變化、反吹運行周期、灰倉存儲灰量等運轉情況,憑著多年的堅持不懈,才練就扎實的基本功和豐富的操作技能。
近期,除塵器集中灰倉和2#爐前除塵卸灰閥因原氣動插板閥閥體內部卡槽容易積灰,在關閉時經常發生關閉不嚴,導致漏灰嚴重,在大家都束手無策的時候,武向虎根據放灰頻次、灰量的干、濕程度,大膽提出改用密封性能較好,操作簡便的氣動球閥,改進措施實施后,閥門故障率由原來的5%降低到0.8%,順利將困擾長期的設備頑疾破解消除。
“他不僅摸得清設備的‘疼痛發熱’,也始終致力于設備技術改造上,是我們環保設備的行家里手。”身邊的同事這樣評價他。
安全生產的主心骨
作為水泵班組帶頭人,雷曉奇日常工作做的最多事情就是觀察水泵運行狀況,從數據判斷設備運行有無異常。工作多年來,他總是第一個來,最后一個下班回家,對于設備,他總是那么“小心眼”,任何風吹草動,他總要第一時間到達現場,分析原因,制定對策,晝夜連軸轉已成為了他工作的常態。
“查,每根管道從頭到尾,絕不允許出先一滴水。”為了防止跑冒滴漏,影響水泵輸出壓力、流量穩定,他未雨綢繆,順著管道沿線檢查,爬高走低,從負一層到最頂層一個挨著一個閥門檢查,直到把所有的問題提前消滅在萌芽狀態才善罷甘休,他的一言一行,都能彰顯出一個班組長該有的模樣。“這也是我們班組能為降本增效做的一些工作。”遇到難題和瓶頸,他總是充滿信心、迎難而上。別人夸他手到擒來、藥到病除,他卻謙虛地說,這是在現場一點點磨出來、練出來的。
乘風破浪的硬核青年
他身材消瘦,走路帶風,不是奔跑在現場,就是奔跑在成長的路上。說起孫世龍,他如雨后春筍一樣悄悄拔尖,然后驚艷所有人,細細了解,才發現這并非偶然,但凡現場有作業時他必是沖在前面,需要加班時,他總是第一個到場,每次處理完一個問題,他都會在筆記本上詳細記錄,并舉一反三。
“爐頂泵電機為什么近期運行溫度較高?”“今天比昨天多消耗了300m³生產新水是什么原因?”
為了熟悉設備工藝流程,他一有空就呆在設備旁觀察設備工況,并虛心請教有經驗的老師傅,師傅走到哪他就跟到哪,遇到檢修的機會更是緊跟師傅步伐,隨身帶著本子、筆,一邊看師傅操作順序,一邊記錄操作要點。兩年下來,記錄操作要點的筆記本堆滿了抽屜,也讓他在解決水系統大小問題上游刃有余。
一路乘風破浪,刻苦鉆研,如今已經可以獨立勝任崗位工作的他說:“我起步比別人慢,唯有多努力才能跟上前進的步伐。(煉鐵廠 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