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眷顧奮楫者,時光不負趕路人。在平凡的崗位上干出“有意義”的事,一直是煉鐵廠鐵運班長楊卓所堅持的信條。他常說:“只要肯吃苦,堅持做好每一件小事,一步一個臺階,終究會實現自己的夢想!”
“小算盤”聚成技能“大禮包”
“楊卓,鋼軌探傷儀有哪些功能,怎么使用呢?”“我也不知道啊,咱們設備員剛把鋼軌探傷儀領回來,我們去研究研究”在學習上,楊卓常常打著自己的“小算盤”。雖然他業務繁忙,但對于不懂的知識,他會不厭其煩地找專業人員請教,或者“尾隨”廠家身后,直到融會貫通為止。
鋼軌探傷儀,看似像“行李箱”一樣,可誰也沒見過。面對這新個家伙,大家都比較“蒙圈”。為了解它的“脾性”,楊卓查閱資料,不斷與廠家電話溝通,終于整理出了一份通俗易懂的操作手冊,為崗位人員送上了一份“設備大禮包”。
“老楊,你這是要活到老學到老嗎?”
“只有知識儲備充足,才能解決各種生產問題……”
在空班時間,楊卓還經常深入現場,通過操作示范、解疑答惑,為新進員工送上“經驗大禮包”,幫助他們快速成長。
“小舉動”激發團隊“硬”實力
“你們要是忙,就不用過來了,我一個人能行。” 9月初,線路巡檢人員在點檢鐵運線時發現14#道岔鋼軌接頭夾板斷裂,需要緊急更換處理。接到信息后楊卓一馬當先,攜帶好工具奔向現場,松螺栓、卸夾板、除銹檢查……就這樣在鋼軌上“敲敲打打打”,最終完成了接頭夾板更換。他這種特別能“戰斗”的舉動,大家看在了眼里,也記在了心里。
上周三晚上11點多,5#機車油壓過低不斷報故障,楊卓也是第一時間趕到現場,逐個排查設備和線路。經過3個小時的“地毯式”搜查,終于找到了問題點,他一直堅持到設備檢修完畢,直到清晨5點,才拖著疲憊不堪的身體踏上宿舍的路,臉上卻流露出喜悅的笑容。
像這樣發揚“勞模”精神的畫面,在他的身上還有很多。這種一馬當先精神,激勵著他身邊的每一個人,讓他所在班組的團隊效率和團隊戰斗力“爆表”,他的班組也多次被分廠、公司“安全先進班組”。
“小發明”變身生產“好幫手”
“看著瘦小的人,搞起創新一點也不含糊。”這是同事們對楊卓的評價。煉鐵廠鐵運線全長約5公里,以往線路更換鋼軌、岔芯等備件時需人抬或用平板車運輸至目的地,勞動強度大、工作效率低成為一大難題。為此,這個問題被擺在了車間設備討論會議的桌面上。
楊卓當聽到這個“大難題”后主動“請纓”,他通過現場研究決定制作一輛單軌車。創新目標確定后,他便開始制訂具體的實施方案,從圖紙設計到驅動多次實驗論證,通過一周的制作,一輛精良的單軌車制作完成。自制的單軌車通過上線運行調試,效果良好,不僅減少了職工的勞動強度,還提高了工作效率,深受員工們的喜愛。
這些小發明、小創造并不算什么“豐功偉績”,卻是生產系統的“好幫手”,這是楊卓感到最欣慰的事!
“小意識”刮起工作“務實風”
“老楊,落實作業安全措施交給崗位人員就好了。”
“我在作業票上簽了字,不去現場落實安全措施,簽字不就成了‘走過場’嗎?”楊卓擺擺手說道,向作業現場走去。
“不務功名,杜絕浮夸”是車間領導給楊卓打上的標簽。在組織生產和班組管理過程中,他牢固樹立務實的工作“意識”,不斷當好“主人公”,做好“責任人”,扎實開展各項工作。起吊捆綁的地方,他要親手緊一緊;設備檢修斷電掛牌,他要親眼看一看。楊卓不僅把名字寫在了“紙上”,也把責任扛在了肩上,他以身作則,干實事,謀實事的專注之美,讓基層班組刮起一股“務實風”,引導大伙兒紛紛“效仿”。
這些“常規操作”對于楊卓來說,并不是人生轉折點,卻成為了他逐夢路上的“一抹”風景線。而在青春芳華的奮進風景畫里,他正在用平凡書寫青春,用實干揮灑激情,用拼搏追求夢想,用務實譜寫著最美的青春華章!(煉鐵廠 張永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