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司生產一線,有這樣一批60后、70后,他(她)們熱愛工作、技術精湛,始終保持著積極陽光的心態,因為自信、因為熱愛,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有一種年輕叫“永不服老”!
值得大伙信賴的“行家里手”
今年57歲的動力能源中心職工尹洪斌是車間資歷最老的一名工人,十余年間,他為班組解決了一道道難題,攻克了一個個難關,成為讓大伙信賴的“行家里手”??諌赫靖稍餀C由于長期運行、加熱等原因,導致擴散器過濾網嚴重堵塞,無法開展內部檢修,直接影響其送出流量,大大增加了壓縮空氣運行成本。尹洪斌建議對8個吸附筒加裝活動人孔,并對內部擴散器濾網及加熱環管、干燥劑等進行更換。經過分析,此建議可行性極強,大伙說干就干,干燥機經過改造后年可節約耗電成本費用約59萬元。
生活中,尹洪斌也是大家的老大哥。班組員工誰有心結、誰的思想有波動,他一眼就能看出來。此時,他會積極與其談心、溝通疏導,一步步走進職工心中,用經驗示例及耐心幫助解決問題,他將身上的堅韌與智慧一起傳授給大家,他說只有沒有思想包袱,大伙兒才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
知識豐富業務精湛的“老大哥”
筆者與余安利是同期進廠的老同事,對他的印象一直都是好學、細心。他早期畢業于略鋼技校,后來從略鋼調入漢鋼工作后,仍然不忘學習,雖然是車間的老大哥,但他總是勉勵年輕人要求知若渴、好學上進。2017年,余安利報考了西南大學機電一體化專業,將理論與實踐結合,更加奠定了專業基礎。
余安利技術業務熟練,消除過多起事故隱患。只要他外出巡檢一趟,什么跑冒滴漏等隱藏再深的細小隱患都逃不過他的眼睛,崗位遇到再困難的工作,無論是業務技術還是體力活,到了他手里都成了“小菜一碟”。“其實沒什么秘訣,就是細心觀察每一道閥門開關狀態,每一個盲板墊片位置,每次作業前一遍遍地檢查確認,這樣就能發現別人注意不到的細節,將隱患扼殺于萌芽狀態。”面對大家的疑問,余安利向大家傳授起自己的“秘訣”。
傳道授業解惑的“大姐姐”
“你這個佩戴順序不對,應該是……”煤氣儲配站主控室,氣體運行主操手杜惠琴正在手把手地教剛進入班組的小吳佩戴空氣呼吸器。
平日里,只要給班組分過來大學生或是轉崗過來的員工,班長都會安排杜惠琴來當師傅。在帶領他們學習時,杜惠琴會反復強調實際動手的重要性,結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經驗,把專業上的知識和技能,類比成生活中通俗易懂的小事例進行講解,讓青年職工少走了不少彎路。
杜惠琴是氣體車間唯一的、也是公司為數不多的煤氣輸送技師。雖然今年底她就要退休了,但她并沒有因此躺平,而是兢兢業業,繼續在崗位上發光發熱。她勤于思考,善于觀察,不僅為班組成功解決了加壓機因蝸殼底部積水無法正常啟動的問題,還建議車間在氣柜大修置換柜內氣體時,為確保柜內活塞傾斜度在參數允許范圍內,操作手動卷揚要對稱開、關,此舉在保障活塞安全升降的同時,還延長了活塞滑塊壽命,降低了備件材料消耗成本。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如今,在公司還有很多像他們一樣的人,面對逝去的歲月,始終保持著一顆年輕奮斗的心。他們用一腔熱血,追著光、散發光,照亮一片天空,引領一個方向。(動力能源中心 謝順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