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張江,正是早上10時許,此時的他剛出完鋼,正在觀察爐況。只見他身著白色工裝,頭戴安全帽,手握觀火鏡,專心致志地觀察著轉爐爐況的細微變化,確認爐況正常之后,熟練地指揮天車兌鐵水,加廢鋼,搖正爐體,下槍供氧,又一爐鋼開始冶煉了……
從普通員工到優秀爐長,敬業愛崗有作為
2011年,第一次參加工作的張江踏上轉爐平臺時正值盛夏,現場熱浪撲面而來,加之高溫鋼水的炙烤,他瞬間懵了,將他對煉鋼的憧憬擊碎了。
在接下來的一個星期實習中,煉鋼工人吃苦耐勞、勇于拼搏的火熱干勁深深觸動了張江。“別人吃得了的苦,我為什么吃不得?別人干得了的,我也一樣能行,并且還要干好。”好強的張江把心里的那份落差掩埋,跟著師傅們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當看著自己參與冶煉的一爐爐通紅的鋼水奔流而出時,張江有了滿滿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失落的情緒被火紅的鋼水逐漸融化,他暗下決心要在煉鋼這座熔爐里“百煉成鋼”。
好學的張江在工作中不斷積累。他積極主動了解鐵水成分、溫度、廢鋼冷料加入量等情況,熟練掌握各種鋼種工藝參數。下班后,刻苦研讀業務書籍,鉆研業務知識,奠定扎實的理論基礎。“從開始的不適應到現在對煉鋼的熱愛,張江付出了很多努力,所以進步很快。”車間主任吳華說,他是看著張江一點點成長起來的。
由于表現出色,干活時舍得出力,張江從搖爐工逐漸走上了爐長崗位,并多次在公司技術比武中榮獲“技術能手”“崗位操作能手”稱號,連續幾年被授予“金牌爐長”稱號。
打開成功之門,勤學多練步步高
張江深諳勤能補拙的道理,擔任爐長后,依然堅持在干中學、在學中干,不懂的問題就虛心向領導和同事請教。“如何根據鐵水和生產條件進行渣料優化?冶煉過程中如何早化渣、化透渣?怎樣才能做到碳--溫協調?爐膛形狀控制不規則對冶煉的影響?”等問題,在他的工作筆記上都有詳細具體的操作心得。
為了煉好每一爐鋼,他每班總是提前一個小時到崗,了解上一班次生產工藝控制情況,對各種條件的變化確保做到心中有數。為了避免出現高溫鋼及一倒或二倒出鋼率低等情況,他通過關注鐵水裝入量和鐵水成分、原料條件變化等,能準確預估出鋼量。善于思考的他,還熟練掌握了計算鋼水在冶煉過程中的溫度損失的方法,以此計算合適的渣料加入配比。他常說,“煉鋼就是煉渣,冶煉一爐鋼水成分是否合格,關鍵在于爐渣融化的好壞。”
功夫不負有心人,張江扎根一線、勤學苦練,不但積累了豐富的操作經驗,還能夠得心應手地處理冶煉過程中的突發情況,“金牌爐長”實至名歸。
帶領大家一起追夢,敢于擔當沖在前
張江不但技術過硬,工作中還處處沖在前干在先。他常說:“不能在工作中發揮帶頭作用,那就不是一個稱職的爐長。”自己所煉每爐鋼的每個細節他都親力親為,加料、供氧、倒爐、測溫、取樣、出鋼配加合金,每個環節他都仔細觀察,發現異常立即協調處理,確保每爐鋼水質量過關。
爐襯維護、墊補及出鋼套轉更換等作業體力消耗大、工藝要求嚴,為了確保爐襯維護質量,每次補爐他都一馬當先,投料、貼磚、燒結等每道作業一絲不茍、信手拈來,所維補的爐襯形狀規矩,燒結良好,從未發生過補爐質量差而導致的工藝、質量和安全問題。
工作中,張江更是發揮“領頭羊”作用,帶領團隊成員共同進步,組建了“指標攻關工作群”,每日進行日常攻關交流和發布培訓計劃等信息外,還不定期對煉鋼理論知識進行分享交流,方便大家實時關注轉爐狀況,在線溝通,及時解決問題。2022年,他所帶的班組榮獲陜鋼集團“質量信得過班組”榮譽稱號。
看?。?ldquo;爐內煉鋼 爐爐是精品,爐外煉人 個個是精英”。煉鋼又煉人,好鋼就是這樣煉成的。(煉鋼廠 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