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學文化知識武裝頭腦,在生產現場,王攀清楚地認識到,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環境中,唯有將自己打造成有理想、有能力的新時代青年,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更好地服務生產。
今年37歲的他是脫硫車間的一名除塵班長。曾先后榮獲“優秀青年”“優秀工作者”“最佳金點子”等榮譽稱號。今年10月,他不負眾望一舉拿下燒結廠脫硫車間“質量標兵”殊榮,面對榮譽,他不驕不躁,并未放慢前進的腳步,而是向著更高的目標發起進攻。
勤學苦練,精益求精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王攀為實現自己的工作目標,每天僅靠一個手電、一只筆、一個筆記本,游走在除塵區域各個角落,他收集設備資料、揣摩工藝視頻、深入現場查隱患……從簡單的閥門安裝到除塵器的工藝操作,只要發現有異常情況,他都會趕緊記錄下來,組織技術人員分析原因、探尋解決辦法。因為勤學善思的那股鉆勁,他僅用了不到半年的時間就掌握了除塵系統操作原理及設備故障排除方法。
10月初,2#期機尾除塵器一個箱體布袋出現了破損,中控室經常發出報警聲音,還影響了除塵器的除塵效果。2#期機尾除塵器箱體有12個,布袋4032條,要找到破損的布袋就像大海撈針一樣。面對此狀,王攀主動請纓,反復揣摩數據波動曲線,研究其漲幅規律。最終,他根據峰點準確找到了那條破損布袋。憑著勤學苦練的實干作風,王攀練就了一套過硬的技術本領和扎實的業務素養,很快成了車間的骨干力量。
甘于奉獻,忘我工作
他始終保持認真負責、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認真完成上級交給的各項任務,不辜負領導的信任,不愧對同事的支持。他堅持每天到崗位檢查,檢查人員操作,檢查生產指標落實,對于生產中存在的問題,他能夠主動擔責、積極處理。電除塵因燒倉導致無法正常放灰,影響除塵效果。在接到檢修指令的那一刻,他身先士卒,帶領班組成員沖鋒在前,佩戴安全帶、手套、口罩、手拿撬棍……他們爬至灰倉放灰口開始了人工清堵工作,“我和席凱凱先干,黨鵬你給我們監護,我們換著干。”安排就緒后,大家便開始了這場“戰役”。累了就休息一會,休息好了就接著干,經過一天一夜的維修,他們終于將集中灰倉積灰掏空,灰倉恢復了正常。
創新思路,業績突出
除塵器主要的能源消耗是壓縮空氣,作為除塵班組負責人,降低壓縮空氣單耗便成了他的“牽腸事”。他每天忙里忙外、不分晝夜,以“精”為本做好提質增效,通過在生產環節不斷摸索和研究,調整除塵輸灰時間,并根據不同的清灰方法來決定清灰周期和時間,確保設備在運轉中有效達到較佳的清灰參數。
“設備問題有人解決,數據波動有人關注。只要我們心往一塊想,勁往一起使,沒有我們戰勝不了的困難。”班前會上,王攀信心十足。(燒結廠 朱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