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發展活力之源,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
在漢鋼公司發展的歷史軌跡上,有許多改革創新先鋒。正是他們,匯聚成一束束精神火炬,照亮指引著漢鋼的發展方向,推動漢鋼逐夢前行……漢鋼公司黨委委員、燒結廠黨委書記、廠長韋勝利就是其中的一束。因改革創新成績突出,他先后榮獲漢鋼公司“先進個人”,陜鋼集團“先進個人”“勞動模范”等殊榮。
作為在首都北京一家民營企業從事多年管理工作的韋勝利,對改革創新有著比尋常人更加深刻的認識。從2018年年末接過燒結廠“接力棒”的那一刻起,他就暗下決心,要勇當改革創新的急先鋒,從自己手里打造一個全新的靚麗燒結。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年過半百的他勤于學習、敢想敢為、實干擔當,夙夜在公,為改革增動力、為創新添活力,助力培育燒結廠發展先機、開好燒結廠發展新局。
勤于學習,做融會貫通的求知者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改革發展的浪潮中,燒結廠因前期底子薄、基礎差,導致改革任務繁重,但韋勝利始終堅持“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理念,把工作當成學習的一種方式,把學習作為第一需要和終生任務。
勤學善思是每個追夢人的底蘊。在韋勝利的辦公案頭的紅旗和黨旗旁,擺放著《中國共產黨歷史》《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2021年6月修訂版)《鋼鐵產業“十四五”發展戰略與規劃》(2021-2025年)《陜西煤業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政紀處分暫行規定》《陜鋼集團公文處理管理制度》《鋼鐵燒結煙氣全流程減排技術》等厚厚一沓書和一份份文件通知及學習筆記。他深知,新時代,改革創新必須更新理念,而更新理念則必須依靠學習。為此,韋勝利充分利用工作間隙或下班時間,堅持政治理論及專業管理知識學習,并踴躍參加陜鋼集團及漢鋼公司組織開展的相關知識培訓。通過持之以恒的新思想、新知識的學習,他打破了思維定式和思想桎梏,思想站位、思維敏捷度及業務管理水平得到了質的飛躍。
在日常工作中,他學以致用,善于把學到的新思想、新知識作為觀察問題、思考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行動指南。他把改革謀劃和問計于民統一起來,把職工期盼、職工智慧、上級意見、基層需求充分吸收到改革創新工作中,集思廣益,廣納良言,汲取高質量發展的真知灼見,克服思想和行動上的差距及不足,切實保證了改革創新舉措的科學性和實效性。當有人說他看問題遠、想問題深、解決問題方法多,開玩笑的夸他是天才時,他總是笑著引用魯迅先生說過的那句話,“哪里有什么天才,我只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用在工作上了。”在他的感召下,當前燒結廠干群學習蔚然成風。
敢想敢為,做改革創新的探索者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燒結廠的改革創新需要一步一個腳印向前穩步推進,如果沒有“舍我其誰”的擔當和“虎口拔牙”的勇氣及“鐵軍一往無前”的精神,再美麗的藍圖也會變成鏡中花、水中月。面對阻礙燒結廠改革創新的沉疴,永不服輸的倔人——韋勝利,拿出了“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勇氣。他沒有愛惜自己的羽毛,在問題前不回避,在矛盾前不退縮,在困難前不叫苦,他把困難和挫折作為自己人生道路上的“墊腳石”。他克服“等靠要”思想,別人不想干、不愿干、不敢干的事他搶著干,別人能干的事在他手里總能干得更好。他以“勇爭第一、勇創一流、永不懈怠、永不言棄”的狀態和敢闖敢試的斗志及開拓進取的“孺子牛”精神,硬是把“試點”做成了“示范”,把“盆景”連成了“風景”。
2019年,隨著高爐產能的釋放,燒結礦產量難以保證高爐最佳入爐量要求,燒結工序降本收效甚微。這對剛接過燒結廠“接力棒”時間不長的韋勝利來說,無疑是一種考驗。如何求解這個“方程式”成了壓在他心頭的一塊巨石,經過多次對標學習和徹夜思考,他決定在2#燒結機開展超厚料層工業實踐嘗試。當時,行業內熟練掌握此項技術的企業寥寥無幾,沒有成功經驗可以借鑒和學習,當他把破解問題的想法提出后,大家各執己見,很難形成共識。“我們只有學習治水英雄大禹手下的壯士巴解,爭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把技術改革創新放在突出位置,方能降伏制約燒結廠發展的‘攔路虎’,扭轉被動局面!”在2019年9月的一次分廠黨委會上,韋勝利擲地有聲的說到。“我建議先進行燒結機本體改造,漏風治理是長期性工作,料層提起來之后,點火爐需要整體更換,只有嚴格控制點火溫度,才能保證超厚料層燒結過程穩定,質量可靠,但技術跟進一定要同步。”在經過深思熟慮后,韋勝利斬釘截鐵的說到。
說辦就辦,馬上就辦,辦就辦好。在歷經數月的晝夜集中攻關和設備大修,超厚料層燒結技術被成功破解,并成熟運用到兩臺265㎡燒結機生產中。在此基礎上,韋勝利總結經驗,帶領團隊再接再厲,通過產學研相結合的方式,歷經三年的探索與實踐,改革創新性的開發出一套“基于‘碳減排’的鐵礦粉綠色均質燒結一體化關鍵技術開發”科技項目。該項目成功轉化并滿足了當前鋼鐵工業燒結工序超低排放的控制要求,實現了燒結礦質量和產量的穩步提高,推動了鋼鐵工業的綠色發展和我國資源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成功屬于有心人,當該項技術榮獲陜西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的佳音傳來時,上級領導翹起大拇指為他點贊!他卻謙遜的說:“成功的路上沒有捷徑,唯有自律和堅持,只要認準目標,肯埋頭苦干,就一定會成功。”
實干擔當,做高質量發展的推動者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干部就要有擔當,有多大擔當才能干多大事業,盡多大責任才會有多大成就。不能只想當官不想干事,只想攬權不想擔責,只想出彩不想出力。”比爾·蓋茨說過,“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激情成就人生。”在改革創新的征程上,韋勝利始終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對上級安排、自己認準的事情,在執行上總是不打折扣,堅持以“釘釘子精神”謀深悟透做實,不達目的不罷休,不獲全勝不收兵。
韋勝利認為,改革創新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問題,只有發揚實干擔當作風,激發干事創業熱情,把問題解決了,才能順利推動發展。要堅持問題導向,不搞花拳繡腿,撲下身子、甩開膀子、邁開步子、全力加速,跟著問題走,奔著問題去,在聚焦問題、把握問題發展變化規律的基礎上,以實實在在的行動找準“病根”、開好“藥方”,才能祛除“頑疾”,助力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近年來,他帶領燒結廠在改革創新的道路上櫛風沐雨、披荊斬棘、嘔心瀝血,用一項項工藝技術、一個個亮眼指標奠定了漢鋼公司燒結技術的行業領先地位,并先后榮獲了中國發明協會發明創業獎一等獎、陜西省冶金科學技術一等獎、陜西省“三新三小”創新競賽活動二等獎等榮譽。一項項殊榮的獲得,吸引了酒鋼、柳鋼、建龍鋼鐵等企業一撥撥干部慕名前來對標參觀學習。
改革創新之路,哪有一帆風順!唯有披荊斬棘,才能乘風破浪。冰心曾經說過,“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為了改革創新,為了企業發展,你可曾發現年過半百的韋勝利已是雙鬢斑白?但是你看,他以“鐵前降本”工作為中心,以“深挖內潛、降本增效”“三基三對標”“干部競聘上崗”“揭榜掛帥”等為手段,推進干部能上能下,優化裝備改造升級,強化工藝過程管控,破解生產與環保矛盾壓力,建立的以生產數據為基礎的燒結大數據分析模型及其應用,僅今年上半年就為公司節約熔劑與燃料成本約800萬元左右,氣體能耗成本節省約1700元/日,燒結礦合格率與轉鼓指數同比均呈增長趨勢。一系列改革創新舉措的高效實施,帶來的不僅僅是經濟效益的提升,更是促進了廠區環境面貌的變美。放眼廠區,綠樹成蔭,枇杷壓枝,李子誘人……常年不來的喜鵲、燕子等“信使”開始在這里筑巢安家。在平凡的工作中,他讓人生發出了不平凡的光焰;在不懈的奮斗中,他讓燒結廠變得日益美麗……
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韋勝利正如他的名字“勝利”一樣,總是以“唯旗誓奪、事爭第一”的從業信念對待工作,所以他能贏得勝利。藍圖宏偉,任務必然艱巨,不必怕;機遇難逢,奮斗時不我待,不能等;征途漫漫,自有天道酬勤,不僥幸!他總是告誡干部“躺平不可取、躺贏不可能、奮斗正當時”。改革永無止境,發展未有窮期。他常說,他只是新時代改革創新急潮中的一朵小浪花,只是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忠誠履職盡責,是陜鋼集團為他提供了施展才華的平臺。扎根基層數十年,他始終不曾忘記自己的初心:凡是過往,皆為序章;只爭朝夕,不負韶華。(燒結廠 王亞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