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耕耘就是一粒種子,只要努力向下扎根,就一定能換來一分收獲,迎來枝繁葉茂。”漢鋼公司動力能源中心王茹桂,憑著一份執著和韌勁,將自己融入到業務工作中,不斷生根發芽,茁壯生長。
心中有火花,眼里有光亮
3月份綜合指標總發電量未完成,較計劃降低218.26萬kWh,降幅為3.94%。走進生產科調度科,只見科長王茹桂一臉愁容的看著能源數據報表,一遍反復按壓計算器。
“盡快制定措施,中心要結合煤氣產耗情況,盡可能將富余高爐煤氣供給1#、2#發電機組,同時要協調生產技術部均衡組織,調節生產節奏,盡量避免軋鋼多條線冷坯生產,說著就拿出電話,準備與煉鐵廠溝通高爐爐況調節事宜。“算了,我還是去一趟現場”,來不及喝口水,戴上安全帽,匆匆忙忙走出了辦公室。
在大家看來,這個人平時說話聲大,性格急躁,遇事愛和別人爭論不休,但是大家都打心眼兒里佩服他,燒結、球團、煉鐵等各類工序能耗,他一看就能分析的八九不離十。春檢配電室內、330kV變電站、能源管控調度大廳,到處都是他的辦公點。他常常感嘆,年輕人就要腿勤,眼勤,只有在現場多問多學,與設備打交道,用實踐驗證理論,才能學到真真實實的本領。
一點一滴打基礎、一步一步上臺階,王茹桂用創新突破去迎接風雨,打破桎梏。憑借著自己20余年的經驗積累,從電工“門外漢”,成長一名技藝精湛的電氣專業高級工程師。
心中有責任,肩上有擔當
“茹桂,收拾東西,去西安供電局辦業務,去山西對標學習,去龍鋼督導檢查...”每次被領導喚去出差,他毫不猶豫,只有干脆響亮的一個字,好!
外出學習時,他總是虛心求教,充分借鑒先進鋼鐵企業的經驗和優勢,從基礎管理到目標指標都要舉一反三、詳細了解,回來后組織中心電氣專業和節能減排專業委員會的成員們在一起交流討論,將學習借鑒的優點和經驗運用在能源供應保障、降本增效工作中。
他提出了“以保障動力系統安全順行為核心,奮力追趕創新標桿”的工作思路。以刷新歷史最好、層層控制指標、提高用能效率為出發點,加強過程控制和監督檢查,在公司的協調部署下,實施“降低高爐煤氣放散率、提升轉爐煤氣回收量、加大峰谷電價政策利用”等舉措,同時加快推進能源管理23項重點工作及管理工藝節能、技術改造等方面34項能效目標。作為降本增效帶頭實踐人,為落實能耗雙控及雙碳行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辛勤的付出,終將迎來收獲的喜悅,近年來,王茹桂發表電氣專業、節能減排等學術論文論文10余篇,個人授權專利20余項,且連續獲得了公司“勞動模范”、陜鋼集團“先進工作者”,漢中市第五屆“青年科技獎”等榮譽稱號...
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
“今天要召開黨員大會,討論好幾項議題,這些會前資料都需要再審核一遍”,沒和筆者聊幾句,他就拿著《黨支部組織生活記錄本》,奔向黨員活動室...
除了在生產經營和能源管控上投入大把精力和時間,王茹桂還有一個身份,那就是機關支部的組織委員兼宣傳委員。
本著“一切為了生產經營干,一切圍繞經濟效益轉”的原則,面對繁重的目標任務和瑣碎的交流溝通,王茹桂暗下決心,人在哪里,工作就要推到哪里。緊急突發事故,他最先達到現場,搶檢修一線,他最先沖在前面,狂風暴雨天氣,他最先扛起沙袋。他常說,哪怕是在黯淡無光的電纜隧道里,臉頰上的汗珠都會將胸前這枚黨徽映的閃閃發光。
現在,遇到有單位來辦理用電申請,大家都會下意識的回答,三樓第一間辦公室,但是他肯定不在辦公室,我給你個電話吧!他奔走在生產一線的身影大家早已習以為常。
可是一到晚上,他辦公室的燈就亮了,原來是他在鉆研業務知識,撰寫學習筆記和心得體會,下班晚的同事有時還會調侃他,王科長這還是鑿壁偷光,晚上才補功課呀!
思想有困惑,工作有坎坷,人生的低谷,只是向下扎根的過程,只要根扎得足夠深、足夠久,最終得到雨水灌溉,便會一蹴而就,瘋狂生長,收獲更多驚喜。(動力能源中心 李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