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煉鐵廠有這樣一群人,光而不耀,與光同塵,他們是設備把脈問診的“醫生”,是基層設備管理戰線上的主力軍,在灼燙的爐臺、在密封的皮帶帶廊、在5公里長的鐵運線、在90余米高的高爐爐頂,他們默默無聞肩挑重任,全力保障設備正常運轉。
癡迷于皮帶廊的“毛十八”
毛文輝在皮帶運輸戰線上屬于“資深玩家”,在十年的基層設備點檢工作中練就了十八般武藝。從最初的學徒工,到一線“指揮官”,一路走來離不開他的認真、鉆研、好學。他深知生產依靠設備,設備保障生產。在日常工作中每次排查隱患,他都仔細再仔細將隱患悉數找出,果斷處理。曾經有一段時間,為了練就憑聽覺、視覺、嗅覺就能夠迅速判斷故障的“硬功夫”, 他在皮帶廊里一鉆就是一整天,一包方便面、一瓶水、一個鹵雞蛋就是他的三餐“伴侶”,也正是憑著勤學苦練,他逐漸熟練地掌握了設備的結構和性能。
“在我眼中,這些設備我看了整整10年,毫不夸張的說‘他們’就像是他的孩子,哪一臺設備有點“小脾氣”,哪一臺設備“表現好”,我都能感受到。”底氣源于實力,近幾年來,在毛文輝的精心呵護下,該車間設備穩定順行,為高爐不斷輸送優質“口糧”。
奔跑在鐵運線的“線路專家”
在約5公里的鐵運線上一個瘦弱的身影映入眼眶,他正是點檢員何強,此時他正拿著工具,對著鋼軌敲敲打打,進行日常的線路養護。眾所周知鋼軌的磨損和臟污、道床起伏和枕木損壞等情況,會極大程度地影響鐵水運輸安全和效率。另外,若要保證鐵運線的安全暢通,還需要根據不同的氣溫情況檢查鋼軌接縫,并對各零配件進行緊困涂油,從而減輕外界環境對鐵軌的銹蝕,延長鐵軌壽命。鐵運線上何強時而彎腰擦拭,時而蹲下查看枕木破損情況,以確保鐵路在運輸時的平順性。不管在炎熱夏季燙腳的鋼軌上還是寒冬北風呼呼的鐵運線,他始終保持著輕柔而細膩的動作,一步一步進行操作,就像是一位外科醫生手拿聽診器詳細的對病人進行體檢一般。這樣的動作日復一日,每當一輪點檢徹底結束,一抹笑容才在何強的臉頰上暈染開來。
堅守在特種設備旁的“守護神”
負責特種設備的周陽用自己的汗水與執著來迎接每天清晨曙光的到來。不論春夏秋冬,周陽每日始終奔跑在廠區各個角落。“鋼絲繩的磨損,不能只用肉眼觀察,要用工具去測量,用數據說話。”說話間只見他從腰包里拿出卡尺,全神貫注進行測量。“下個月鑄運車間150t行車到檢驗周期了,請提前進行自查,發現問題及時聯系處理,另外各單位在日常處理特種設備故障時一定要將作業安全放在首位,派工單、安全告知、監護人要嚴格落實……”設備碰頭會上周陽安排特種設備檢驗工作的同時不忘安全第一。在工作中他始終堅持以“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對安全工作始終保持一顆敬畏之心。而且,他不僅僅只為表面點檢,還善于發現設備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和安全隱患,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技改創新,使得設備運行更加的安全高效。
這群煉鐵設備人,憑著過硬的專業知識和堅韌不屈的意志,以及低調進取、無私奉獻,刻苦鉆研的工作作風,在逐夢中積淀,在歷練中不斷閃光,與光同塵,做閃耀的“星”。(煉鐵廠 張永謙 胡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