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萬仞之深。”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這樣鼓勵大學生。漢鋼公司燒結廠維修車間就有這樣一名大學畢業生張浩,他從設備點檢入手,以攻關技術難題為樂,手握“金剛鉆”,能攬“瓷器活”,練就了“十八般武藝”。
“本領恐慌”多取經
2018年,從燕山大學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畢業的張浩回到了養育他的故鄉勉縣,成為漢鋼公司一名普通職工。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可以學以致用。
“臺車小格引風箱熱電偶溫度顯示異常……”接到值班電話,師傅便帶他去處理設備故障。
“到底是模塊問題?還是熱電偶本身問題?”為鍛煉他,師傅在一旁看著,讓他上手。從未處理過故障的張浩不知所措,站在一旁出了一頭汗,很是尷尬。
“先測量引風箱熱電阻阻值是否穩定,對比溫度阻值表,然后判斷模塊,最后判斷機口接口……”通過師傅細致入微的引導,故障得以順利解決。
最初接觸儀表自動化,張浩就被眼前密密麻麻的二次線路、令人眼花繚亂的接線端、縱橫交錯的系統圖、各式各樣的機械設備震撼了。
“我經驗不足,腦袋一片空白,只有拼命學、拼命干……”這次事件對他觸動很深,至此他暗下決心,非得吃透這些設備不可,他下定決心要干出個樣子。
“小試牛刀”嶄頭角
為改變現狀,有著一股子鉆勁兒的張浩開始給自己“充電”,除了公司組織的培訓一期不落地參加外,他還留心觀察老師傅們檢修時的技術動作,不懂就問,不留疑問。一有空,他就拿著圖紙和說明書對照設備元件分析原理。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很快掌握了專業技術,積累了現場操作經驗。
“燃2帶皮帶拉繩故障……”2021年12月,值夜班的他接到電話后迅速趕往現場。他仔細檢查后,判斷出故障點,對故障點短接屏蔽連鎖,優先恢復生產,然后再前往配電室檢查中間繼電器信號,反向排查操作箱及拉繩開關,分段測試找出拉繩故障所在故障區間,最終找到一處拉繩開關線路因破損接地導致故障。經搶修排查,1小時內找到故障點,并在未影響生產的情況下處理完故障。
這次小試牛刀獲得的成就感,為他后期撰寫論文、申報專利,打下了堅實基礎。
“行成于思”提技能
從初出茅廬的“學生兵”成長為同事們口中的“智多星”,張浩始終奔跑在創新路上。這幾年,他累計申報實用新型專利4項:“一種鋼鐵廠用升降式檢修平臺”“一種鋼鐵廠重物起吊裝置”“一種鋼鐵機械加工用清洗裝置”“一種鋼鐵機械加工用散熱裝置”;2021年撰寫了多篇具有較高實用價值的技術論文,其中“鋼廠機械設備檢修管理的基本措施”“鋼廠機械傷害事故的原因分析及對策研究”刊登于國家級刊物《基層建設》;“建筑工程機械設備維護管理研究”刊登于省級刊物《科技信息》。
“不論在什么崗位都一步一個腳印向前走,還有很多新難題、新問題擺在眼前,等待著我去破解!”張浩信心滿滿,正向著他的一個個“小目標”努力奮進。(燒結廠 雷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