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漢江大地,郁郁蔥蔥,生機勃勃。在煉鐵廠2號高爐生產現場,機器轟鳴,伴隨著開口機退出、鐵水從出鐵口噴涌而出,像一條火龍沿著溝槽蜿蜒流動,出鐵口頓時紅星閃閃、鐵花飛舞,爐前工們正忙著為下一爐鐵做著準備……
有一種使命叫“全力以赴”
“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近期我們的生鐵成本有所下降,希望大家再接再厲,勇挑重擔,全力以赴,繼續發力。”在月度例會及爐況分析會上,爐長、廠長助理張寶婷針對下一階段任務目標向職工發出號召。班長、設備員、工長、安全員、分別認領了任務清單,全力以赴,拼搏奮戰。
為最大地降低成本,針對煤焦差價,通過創新搞作理念、調整工藝參數、加大外圍管控的基礎上,采取提煤降焦,優化配煤結構,該廠采用焦面配加替代原煤使用的思路開展生產降本攻關,并為解決焦面配加過程中出現的雜物多、磨粉產能下降、管道磨損嚴重等問題,堅持管理關口前移,強化攻關過程監督,力促解決質量過剩和指標不匹配造成的效益流失問題。截至目前,在采用焦面配加“降碳”的實踐中,該廠已創收降低燃料成本百余萬元。
有一種精神叫“樂于奉獻”
在煉鐵廠2號高爐主控室內,副爐長薛長輝坐在主控電腦前,緊盯著屏幕上的數據,主控室的一角,吃剩的泡面盒還沒來得及收拾。“昨天高爐吃的新料,怕出現爐況波動,一晚上沒合眼。”雖說眼睛里布滿血絲,但爐況的順行讓他現在很是舒心。
“高爐穩定順行是一切工作的先決條件,是支撐高爐產量、指標及生產可持續性的必要基礎。”薛長輝介紹,這與外圍原燃料條件的穩定息息相關。
針對這些變化,在布料矩陣的選擇上提出了“開放中心、適當兼顧邊緣”的指導思想,采用多富氧的方式來彌補下部的熱量不足,提高理燃溫度,通過提高渣鐵的流動性來改善爐缸狀態。他就是這么一個熱愛煉鐵高爐操作,對工作有極高的熱情,有強烈的工作責任感,以嚴謹的工作作風投入到每一天的工作。
有一種默契叫“相互配合”
走進爐臺作業現場,立刻就被一種熱火朝天的生產場面深深地感染著。“再用點勁,這塊渣鐵比較大……”東場大溝旁邊,一人扶釬子,一人正在甩錘,清理大溝兩側的積渣,遞泥、裝泥、搟泥,連貫性的一氣呵成……盡管只有7個人,但是他們一個個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密切配合、同心協力、形成合力,加快鐵前的準備工作。
看罐工的岳千說:“工資是掙出來的,我們現在都卯足了勁!”面對著生產壓力大,人員緊缺的現狀,大家沒有任何抱怨,緊密配合,迎堅克難,干勁十足。從爐長到工長再到員工,每個人都在與時間賽跑,用激情和執著書寫著精彩,用奉獻和汗水詮釋著奮斗的意義。經過全體職工的不懈努力,一季度煤比同比提高25.4%。
“今后,我們將會圍繞‘科學經濟冶煉、綠色協同發展’的愿景目標,聚焦區域管理、專業管理和層級管理三個維度,穩步提升原料保供、設備保障、過程管控三項能力,著力打造綠色、智能煉鐵示范點,為企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煉鐵廠黨委副書記、副廠長陳智平信心十足的說道。(煉鐵廠 何光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