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改革開放的種子在中華大地上播種,40年后,時代進步,科技發展,黨的惠民政策持續更新,人們共享改革成果,衣食住行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幸福感油然而生。
衣,花樣多了。著裝簡潔大方表示對一個人的尊重,對一件事情的重視,也是文明的標志,它承載著人們的精神需求和智慧的結晶。隨著時代的變遷,衣服的款式也由灰暗走向色彩繽紛、款式多樣,各式品牌隨意挑選,人們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身形氣質選擇適合自己的衣服,縫縫補補、弟弟穿哥哥、妹妹穿姐姐的年代已經過去,衣著的變化,讓我們看到了改革開放40周年的變遷過程,看到了一個嶄新開放的中國,一個文明發展的中國。
食,品種繁了。民以食為天,無論我們身處何地、從事什么工作,都離不開吃飯。時代在變遷,人們餐桌上的飯食也在更替,從吃不飽、吃不好到現在的菜品豐盛、果蔬搭配,“養生”、“營養均衡”這些詞已漸漸進入人們的視野,食不飽腹已成為過去,餐桌上的食材越來越豐富,80后求學時代自帶饃、帶咸菜的時候已結束,人們追求的不僅是吃飽,更是吃好。食材的更新換代意味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是改革開放成果的又一種展示。
住,村子變了。在外工作后,家是最暖心的牽掛。前段時間回家,聽母親嘮家常:這家孩子考上大學了,那家蓋新房了,那家買車了。農村的日子越來越紅火了,在村口下車后,便看到一條寬敞的水泥路直接通到村里,108國道兩旁也開起了很多小門面,水果、飯店、商店,后來聽母親說好多是村里的人開的門面,也有外地人到這里做生意的;村里很多家都蓋起了小洋樓,農家小院里種著很多蔬菜,一派愜意和祥和;莊稼地里的也不再只是小麥、玉米,有培育苗圃的,有栽李子、葡萄各種水果的,農活不再是起早貪黑的干不完,也都變成了機械化,小時候農忙的景象已很難看到,取而代之的是新時代下的新農村。
行,距離近了。“早上吃熱面皮,中午吃羊肉泡。”西成高鐵的貫通拉近了勉縣和老家的距離,以前折騰一天倒好幾趟車才能到家,遇上西漢高速堵車還會影響后面的行程,想起四個半小時的路程把回家的那份興奮也消磨的所剩無幾。自從高鐵貫通后,穿越秦嶺山不再艱難,我也可以時常借著周末雙休的時間探望父母,到家里正好趕上吃中飯,奶奶是成都人,告訴她通高鐵的好消息后,她開心的像個小孩子,向我敘說成都的長輩們,告訴我以后往來就方便了??萍嫉陌l展讓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更便捷,心與心更貼近。
改革開放的實施為中國的發展提供了無限的可能,新時代的我們更應不斷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為國家的發展鼓勁助威。(機關黨委第二黨支部 保衛部 馬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