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一線,是安全生產的前沿陣地,讓職工從內心增強“我要安全”的意識,才能筑牢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根基。進入6月份,隨著安全生產月各項活動如火如荼地開展,軋鋼廠軋機裝配作業區深度總結往期工作不足,以警示教育促提升、用嚴管理去隱患、抓應急演練防未然,聚焦貼近一線、貼近職工的方法,推動安全生產月有聲有色,更為深入人心。
提振思想 形成主動“風向標”
“錘子砸偏時,我聽見骨頭‘咔嚓’響……”6月6日,在軋機裝配作業區高線裝配導衛班的事故現身說法現場,職工何某擼起袖口,腕間的舊疤再現了2016年其手部砸傷事故的場景。
這場“帶體溫的安全課”后,該作業區負責人趁熱打鐵,組織全員開展“假如事故發生在我身邊”大討論活動,有人提出雙人作業必須指定“安全監護人”,有人建議“吊裝前增加互查互糾”環節,12條來自一線崗位職工的“金點子”被納入該作業區的安全規定補充項。
除“現身說法”之外,該作業區還定制了“沉浸式”教育套餐,利用班前班后會播放《鋼鐵行業典型事故案例》,班組群內“三違”糾違通報獎勵以及結合公司VR親身體驗等。數據顯示,6月份安全生產月活動開展以來,該作業區主動上報隱患量增長40%,“我要安全”漸成自覺。
扼殺隱患 構筑現場“防護盾”
“2號天車限位器接觸不良,立即整改!”6月8日,軋機裝配作業區高線裝配導衛班工長巡查現場時拍下一張隱患照片,并立即上報天車維修負責人。
原來,這套“巡查-通報-整改-銷號”閉環機制,正是該作業區落實公司“22660”安全績效管理思路的實踐,在日常工作中,作業區推行“雙盲檢查”辦法,以不提前通知、不預設路線的方式,重點突擊中夜班薄弱時段,聚焦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嚴格落實自查自改制度,最終實現夜間“零違章、零隱患”目標。此外,作業區嚴查日常勞保穿戴不規范,吊裝指揮信號模糊等“常見病”,并針對“裝配平臺工具擺放雜亂”問題,推行“定置管理色標法”,達到分類定置,讓現場秩序煥然一新,隱患率下降70%。
應急提能 練強安全“硬功夫”
“報告!軋輥裝配區液壓油泄漏,有人滑倒受傷!”近期,一場無腳本應急演練突然“開考”:通訊組30秒報險,搶險組1分鐘隔離泄漏源,醫療組按“心肺復蘇七步法”急救,12分鐘完成處置,演練各環節緊緊相扣,應急救援人員能力水平再次得到提升。
“演練不是演戲,而是為了讓肌肉形成安全記憶。”軋機裝配作業區安全員介紹道。
為促使各項應急演練與崗位實際高度契合,該作業區針對現場風險辨識,制定了“一崗位一預案”措施,如吊裝作業配備“雙鉤安全帶+防墜器”,電焊氣割執行“三查三禁”。同時還開展了“應急技能競賽”,通過“滅火器盲操”“急救包扎限時賽”,讓應急知識轉化為“救命本能”。
從“紙上談安全”到“腳下踐安全”,軋機裝配作業區用“責任有力度、教育有溫度、監管有硬度”的組合拳,讓安全生產月成為“意識提升月、隱患攻堅月、應急強化月”。如今在該作業區現場,“安全確認再開工”已成習慣,“互相提醒保平安”成常態,這正是“生命至上”的有力詮釋。(軋鋼廠 張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