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沒,本次的工班長競聘,一棒的湯立柱成為儲備班長啦。”“是啊,聽說他是軋鋼廠18年新來的大學生。”“嘖嘖,不錯,大學生就是有思想,有闖勁……”
近期,在漢鋼公司軋鋼廠棒線車間組織的一次工班長競聘會上,一名2018年進廠的大學生引起大家廣泛討論,該員工通過崗位競聘成為了一名帶領十幾名工友共同奮戰的一線班長。今天筆者就通過手中的文字,帶領大家一起來了解這位大學生的“蛻變”之路。
湯立柱畢業于西安郵電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2018年2月份進入漢鋼公司軋鋼廠棒線車間,作為一名計算機相關專業畢業的大學生,分廠將其分到其需要熟悉電腦操作的主控臺,并按照師帶徒管理要求簽訂協議,指定師傅手把手傳授主控工的各項業務操作技能,剛開始對于他來說,面對從沒見過的設備,陌生的專業術語,以及各地方言匯聚的交流平臺,讓他像是進入了一個陌生的世界,完全不知道該怎么辦,每天都在焦慮不安的煎熬著,唯一能讓他稍有信心的就只有一句老話“萬事開頭難”。
為了早日擺脫這種狀態,他虛心向師傅請教學習,同時在軋線順行的時候,向線上的軋鋼工、軋鋼班長、工長請教,可以說整個班組都是他的師傅。漸漸地,從調整飛剪參數到計算各規格倍尺長度;從測量輥徑、設置活套參數到換輥換槽親自上手操作;從認識平軋、立軋到換槽對正進出口導衛;從聽不懂對講機里面的講話內容到知道是誰在講話便能猜出內容的八成……每一項內容都滲透著艱辛與汗水,最初的那份焦慮與不安也隨著時間的流失,與成長交融,他也從那個鋼坯一進一架就手心冒汗的新手成長成了一名幾十個按鈕操作的得心應手、百余個參數處理的精準無誤的合格主控工。
經過不斷努力,最終在1#棒線實行“四班三倒”之后出師,成為一名1#棒線乙班的主控工。在這一過程中,他時常提醒自己,比起其他三個班的主控,他還是個新手,凡事必須都得謹小慎微不得馬虎,通過自身努力,他被評為了2018年優秀新進大學生職工,慶幸的同時,他也深刻明白,這一殊榮是領導對他工作的認可,更是一種鞭策。
2019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因為在這一年,棒線車間對軋鋼工藝技術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造,使得產量、質量節節攀升,成本不斷降低,大幅度提高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湯立柱非常慶幸自己也是一名參與者和見證者。他們徹底解決了φ22螺紋鋼中軋進精軋的倒鋼問題、從150鋼坯轉換成165鋼坯,實現了φ25螺紋鋼的2切分軋制、加熱爐頭接尾出鋼模式、優化粗中軋料型,調整堆拉關系,控制粗中軋的出口線速度,在1#、2#飛剪的速度承受范圍類,實現全線大幅度提速等等技術革新,使得1#棒線在短短1個月內破日產、班產記錄多達20余次,產量較2018年有了很大提升。從這些技術改革中,他也收獲良多,不僅全程參與其中認真記錄學習,業余時間也不斷總結提升,促使他從一個剛出校門的愣頭青,成長成為軋線的頂梁柱。
湯立柱的成長是軋鋼廠五支人才隊伍建設工作的一個縮影,在陜鋼集團提出“五支人才隊伍”建設戰略的大背景下,軋鋼廠嚴格按照集團和公司整體部署,不斷強化分廠內部人才梯隊建設,推動整體人員素質提升,通過培訓、績效評價、工作實踐等手段,使在基層長期作出貢獻的優秀員工有機會得到更高待遇和更好的成長機會,為軋鋼廠后備人才培養跟進奠定基礎。(軋鋼廠 鄒曉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