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臘月,陽光透過屋檐灑在大街小巷上,照耀著陜南的家家戶戶陽臺,這里成了臘肉的晾曬“繁華區”,色澤誘人的臘肉掛在那里,仿佛是一串串風鈴,在微風中搖曳生姿,使得這片土地都籠罩在美妙的氣息之中。對于我來說,臘肉不僅僅是一種美味的享受,更多的是家的味道。
在過去,許多家庭生活條件不夠富裕,食物資源也比較匱乏,腌制和臘制食物成為保存食物的常用方法。家中屬奶奶腌制臘肉的手藝最為精湛,她常說:“臘肉的制作也是門精細的工藝”,要選擇肥瘦相間的豬肉才能制作出口感更加鮮美的臘肉;根據家人口味和家族傳統,精確掌握鹽、糖、醬油、花椒、辣椒面等各種調料的比例,調配出最鮮香的腌制汁,將臘肉全部浸泡并均勻涂抹在腌制料中,等待上色和入味后再掛至通風處晾曬。經過風干后,臘肉呈現出紅潤的色澤和濃郁的味道,散發出誘人的香氣。奶奶對我有著獨特的偏愛,每次都會給我留上幾塊臘肉,包裹嚴實的裝到我們行李箱,讓我能在家鄉之外品嘗到這個美食。
臘肉是一道不可或缺的佳肴,也是過節款待親朋好友的一道必備美食,煮臘肉是大年三十家家戶戶的傳統之一。三十前一晚,奶奶取出晾曬風干后的臘肉放入一個大盆中,壓水井上下做功水花傾斜而下,臘肉在盆中盡情喝飽水。次日清晨,奶奶抱出封存一年的老鹵膏,用叉子刮出倒入大鐵鍋中,混合著清泉水,再投入泡好并清洗后的臘肉,蓋上鍋蓋小火慢燉。一鍋接一鍋,周而復始,煮熟的臘肉用筷子輕輕一扎便可穿透。灶房案頭奶奶跑前跑后忙碌的身影總是記憶深刻,父親一邊忙著添柴加火,木柴噼啪作響,顫動的火苗全力燃燒,我和哥哥坐在火爐旁,宛如兩只貪婪的小貓,不時聽見奶奶吆喝聲:“你們可不要偷吃,小心燙手。”
炊煙裊裊的廚房里,從日出到日暮,一大盆臘肉煮好了。這時,一家人圍在飯桌前,開始了一場臘肉盛宴,其樂融融、笑聲不斷。取出一條金黃色臘肉,左手按壓,右手均勻切片,切面上油花閃耀、肉質飽滿,迎面而來的臘肉香味撲鼻,一口下去,鮮美肉汁四溢。臘肉的烹飪方法多種多樣,奶奶喜歡做我愛吃的臘肉炒蒜苗、臘肉炒豆豉,或蘸蒜蓉、辣椒水一并享用,無論如何烹飪,那種肥而不膩、咸香適口的香味似乎可以讓人置身于時間的長河之中,回味無窮!
當歲月更迭,年歲又逢佳節,昔日奶奶忙碌的身影已漸行漸遠,取而代之的是父親模仿奶奶的身姿,傳承著腌制臘肉的絕技,為我和孩子精心準備一道道臘肉佳肴。這一幕時常在我的腦海里徘徊,每每嘗到臘肉就會勾起我對奶奶的無盡思念。(設備管理中心 陳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