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這是出自蘇東坡的《水調歌頭》。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這是出自杜甫的《月夜憶舍弟》。同樣李白《靜夜思》中“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更是關于家鄉,關于思念最直白的表達。大多數詩人都曾經用月亮來作為意象表達思念之情,直至如今,在流行歌曲中《月亮代表我的心》依然延續了這樣的情懷,這樣的情懷又在中秋佳節更勝一籌。
中秋,關于思念的另一個名字。每逢佳節備思親,關于中秋的解讀,從古至今就從未斷絕,成為了中國文化中最具溫度和厚度的一部分,時至如今,中秋佳節的節日氣氛依舊是溫暖溫馨的??偸怯浀眯r候,每當中秋節,總是一大家人會聚在一起說說笑笑,玩玩鬧鬧,就像春節一樣,那時不會認為中秋節有什么特別的深意。
長大離家后,才明白中秋節背后的含義,是那樣特別,那樣不同,是一種近鄉情怯,但離家思念的情愫在其中。后來工作后,長期待在一個地方,這個地方也就順理成章成為了我的第二家鄉,但是每當有人問起家鄉的時候,我還會想起那故鄉的云,故鄉的村莊,故鄉的房屋以及那故鄉的家。那些回憶就會止不住浮現在眼前,眼前是童年高大的桌椅,也是觸不可及的柜臺,更是一條看不見盡頭的小路。這一條小路也就是每一次我回到家時,必走的那一條路。
每一次走在同樣的小路上時,如果是深夜時,我總是會抬頭看看天上的月亮,就像指引著我奔赴家的方向,那樣急切的心情那時的我想只有月亮能夠了解。自從工作后,中秋節就很少能夠在老家度過,更多時候是在第二故鄉,在這里成家后,就成為了我心屬的地方,我總是告訴孩子,當我們看到天上月的時候,那里有著很深的眷戀,就如同看到我們很久不見的老朋友一樣。
從家鄉搬到了如今的家,但是每到中秋佳節時,心中的那一份感動依然激蕩,總是會想起那些人,那些分散在不同城市的人,那些早已離別的人。遙寄相思,不只是對于故土,對于故人的思念,更是一種深深的情結,那是對于過去回憶難以磨滅的沉淀。這些回憶與沉淀成為了今日相隔萬里依然不曾改變的風和云。(動力能源中心 王玥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