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癸卯兔年春晚上有這樣一檔節目讓人印象深刻,婀娜雅致,靈動自然,在古典舞的陪襯下,展現出傳統文化的氛圍和內涵,在舞臺3D技術的配合之下,更恍如步入歷史之中,走進古典水墨畫中。舞蹈《碇步橋》描繪了江南的小橋流水,令人心馳神往,這也是為什么宋朝繪畫藝術能夠達到巔峰的原因,在煙雨江南,這樣的充滿中國韻味的景色隨處可見,便能夠由心而發,無限創作。
古道西風瘦馬,小橋流水人家,是江南風情的描寫,徽派建筑的雋永展示了古代繪畫藝術的種種特點,有雅正,有留白,有風情,也有韻味,在流水與建筑之間,在靜與動之間,洗刷了歷史的筆墨,讓更多的真跡留在了宣紙之上,世代流傳。相較于江南的溫婉,身處秦嶺以北的腹地,群山峻嶺,千溝萬壑,也呈現出另一種風情,許多詩人畫家賦予了他粗曠豪邁的人設,與江南的雅正不同,西北風情的線條更不拘一格,更獨具特色,不是與長天一色的融合,而是山水之間隔了千萬里的廣闊,值得從山水間去探索人世間。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關于山水的思考,關于自然的思索,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百家爭鳴的時代,道家老莊便是在這樣的山水里獲取了自然與自我的關系,這也成為了后來繪畫藝術、舞蹈藝術等等表達的重要底蘊。一幅山水,描繪人生海海,這并不是一種夸張,而是在山水眼前,我們如此渺小,卻又備受考驗,值得去銘記。
中國水墨畫不在博物館,不在畫院,其實就在眼前。不論是華山還是定軍山,不論是秦嶺還是終南山,每一座山都曾在畫家筆下潑墨染色,在宣紙上呈現出獨特的風情。關于這樣的繪畫藝術其實離我們并不遙遠,而是我們時常忽視了身邊的美,缺乏發現美的眼睛,如何能夠去欣賞眼前的山水,如何去描繪眼前的花草魚蟲,也許在日常生活里將節奏放慢一點,將更多的焦點從手機和電腦轉移到窗外的景色之中去,那些習以為常的景色其實就是藝術。這也是為什么有人說,藝術來源生活,卻高于生活。
人人心中都有一幅水墨畫,水墨畫講求意,不求形,這是一種難解的鄉愁,這也是文化厚植后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志趣,留在歷史角落,留在電視節目,留在水墨畫中,也留在人生海海,任浪濤翻涌,潮起潮落。(保衛部 王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