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在軋鋼廠軋機裝配車間機加班學習室的小書架上,放著一摞書,當今年8月中旬,我來該班組培訓學習時,其中六本《梁家河》深深吸引了我。
《梁家河》介紹了習近平二返梁家河探望鄉親,在這里下鄉插隊的生活和故事,當讀到艱苦環境下,他帶領父老鄉親打壩、筑沼氣等等,我的內心的很受感動,我感受到了一種強大的力量:人的力量。
“一物不知,深以為恥,便求知若渴”,一點一滴的積累,練好自身本領,便是我們立足于這個時代的底氣。我們該怎樣做,使自己成為有能量、有力量的人?
做行動上的巨人。
我們不僅要做善思者,好思者,也要當實干家。理想的土壤讓事物發芽,實干的土壤讓事物結果。不抱怨、不空等、不懶惰,不半途而廢,主動的去思考和作為,無論職位的高低,工種的差異,盡心盡力的做好做精。這,就是行動上的巨人。
勤學勤思以修身立己,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人無數皆是有效的學習方式。其中,讀萬卷書最易上手,習近平說“我的愛好很多,最大的愛好是讀書”“讀書已成為我的一種生活”,也許我們無法行萬里路,但我們可以在書中領略萬里河山,奇聞異錄;如果我們無法閱無數人,我們可以在書中體會風土人情,百態人生。例如,《小王子》告訴我們不要吝嗇付出與關愛,那是代表你與他人獨一無二關系的印證。《紅與黑》告訴我們世間的愛恨嗔癡來自于人與人之間心理的不平等。除了書籍,我們還可以向身邊的人學習,甚至向山川田野里生長的萬物學習,“吾日三省吾身”,勤學還當善思,學以致用,不斷的提升自我的修養和能力。
格物可以致知,閱讀書籍,向身邊的人和事學習,可讓我們在有限的時間內吸取前人多年濃縮的經驗,生有涯而學無涯,珍惜年華,汲取知識,將知識轉化為智慧,無論是學習的竅門,發散靈活的思維還是為人處世的態度,都可助我們更自如而富有能量的工作和生活。做行動派,將無形的知識轉化為有形的成果,行動起來,不放縱不偷懶是對成長的負責,不畏懼不退縮是對心靈的錘煉,我們每一次的行動,尤其是極具主觀能動性的行動,都是對成長成熟的正向激勵。
愿我們都能勤學勤思厚積薄發,敢作敢為擔當奮進。(軋鋼廠 白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