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一詞,出自《三國志·吳志·駱統傳》:“饗賜之日,可人人別進,問其燥濕,加以密意,誘諭使言,察其志趣,令皆感恩戴義,懷欲報之心。”意思是對別人所給的恩惠表示感激。
感恩是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美德,是人們自身的一種心性修養、一種處世態度?,F實生活與工作中,每一個人都應心存感恩。感恩陽光雨露,溫暖滋潤我們;感恩父母,養育我們;感恩師長,教誨我們;感恩企業,給予我們一份穩定的工作;感恩那些在工作與生活中幫助過我們的人,讓我們認識了真善美……感恩相逢,感恩同行,感恩擁有!
作為企業一名職工,我覺得我們首先要感恩企業,因為是企業給了我們一份旱澇保收的工作,讓我們通過勞動獲得生存所必須的基本物質保障,讓我們有了展現自身價值和才華的機會。面對眼前的一切,我們要心懷感恩,懂得珍惜。只有心懷感恩,懂得珍惜,我們才會成長,才會進步。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當你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從事著一份按部就班的工作時,你就會漸漸麻痹而忽視了身邊那些沒有穩定職業的人,慢慢對自己的工作不是十分珍惜、十分看重。有的人一邊干著,一邊牢騷滿腹,充滿對企業的不滿;有的人夜郎自大,得過且過,工作當中偷奸?;柗铌庍`;有的人能少干則少干,能不干干脆就不干。他們拿著企業的薪水,傳遞的卻是負能量,有事甚至干出損公肥己、假公濟私的勾當,這部分人根本不知道感恩企業。
感恩是一種心態、一種境界。朋友聚會時,常有人感嘆“人心浮躁,世態炎涼……”究其原因,筆者認為有很多方面原因,要么跟社會大環境有關,要么跟個人社交圈子有關,但筆者認為最根本最直接的原因是現實中一些人定力不夠,修行太淺,缺乏感恩之心。一個有感恩之心的人,他的心境是平和坦然的,他的情感積極、閃光的,他在看待人或事時,充滿的是愛心,而不是敵意和漠視,看待問題是冷靜客觀的,得出的結論是不會偏激的,他心中充滿的是樂觀和陽光。
只有感恩企業,我們才會珍惜工作,愛崗敬業,才會在工作中迸發激情和創造。俗話說“干一行愛一行,愛一行則精一行”,我們只要懷有感恩之心,工作就會充滿激情,并愿意為之付出辛勤、付出汗水、付出心智,我們企業的內生動力就會被進一步挖掘、激活,大家在工作中就更能發揮主觀能動性與創新創造性。換言之,如果我們對企業沒有感恩之心,就會消極怠工,還談何工作質量?
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我們不僅要有感恩之心,還要有感恩之行。企業在順境中,我們要再接再厲。企業處于逆境時,我們不要抱怨,要齊心協力,發揚“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精神,攻堅克難,促使企業盡快步入正軌。任何一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不可能永遠都一帆風順,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和困難,越是在這個時候,我們越要心懷感恩,勤奮工作,破解難題,主動助推企業走出困境。
感恩企業、勤奮工作,是企業每名職工最基本的素養。尤其是企業中的黨員干部,手里或多或少都有企業賦予的權力和責任,這就要求我們在工作中要履職盡責,廉潔自律,忠誠擔當,以對企業負責就是對自己負責的心態,規范合法合規的處理好企業生產經營中的各項事務。
山感恩地,方成其高峻;海感恩溪,方成其博大;天感恩鳥,方成其壯闊。我們要有感恩之心,要立感恩之志,要培感恩之能,要踐感恩之行。我們的企業是一個勞動力密集型企業,我們的企業要發展好,就必須倡導感恩文化,以植根于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企業發展著想的心智,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標上同心同向、行動上同心同行,我們企業的競爭力就會進一步增強,就會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燒結廠 王亞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