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麥金萊總統問軍事情報局局長阿瑟.瓦格納上校“到哪兒才能找到一個能夠把信送給加西亞的人?”上校當即回答:“在華盛頓有個名叫羅文的中尉,他一定能給你把信送到。”
“派他去!”總統下達了命令。
一件極其重要的事情,一段十分簡短的對話,一個毋庸置疑的決定,讓我看到了麥金萊總統對阿瑟.瓦格納局長的信賴,同時也看到了阿瑟.瓦格納局長對羅文將軍的信賴。這種信賴,是在一次次艱難險阻的任務中建立起來的,是在無條件服從、堅決完成任務的強大執行力中建立起來的,才讓總統在千鈞一發之際,堅定地相信身邊人的舉薦,才讓阿瑟.瓦格納局長在權威的總統面前毫不猶豫地舉薦了羅文。
作為步入35歲的女職工,在網絡盛傳的“35歲職場危機”中倍感壓力,有人說35歲是職場“榮枯線”“分水嶺”,為此產生焦慮,35歲+被大批裁員的例子多不勝舉,許多用人單位在招聘員工時,都明文規定只要35歲以下者。這種"35歲危機"不僅對求職者的影響較大,對企業在職員工也造成了不小的沖擊。
員工過了35歲該怎么辦?難道等待我們的就只能是被邊沿和淘汰了嗎?我想工作中被嫌棄的是隨著年齡增長而演變成的職場“老油條”,而非一個具有豐富工作經驗、較強執行力、被領導同事普遍認可與信賴的“老員工”。
那么工作中,如何成長為一個值得被信賴的人?正如《把信送給加西亞》這本書里表達的羅文精神,這種精神就是愛崗敬業、公而忘私的奉獻精神,是百折不撓、堅持不懈的執著精神,是順應潮流、開拓創新的時代精神,是忠誠、敬業、全力以赴的執行力。
時代和年齡不會放棄我們,但如果自己不努力上進,便是選擇了自我放棄,在渾渾噩噩中虛度光陰,碌碌無為,回首皆寂寞。
女強人董明珠在36歲以前,也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36歲從基層業務員做起,用15年時間,創造了格力空調銷售的一個又一個奇跡。董明珠說:“我在崗位要做得比別人都好,這就是目標。”做得比別人都好,首先需要堅毅的品格,過硬的業務能力,挫折后還能堅持,最終才能獲得一次次成功戰績,從而贏得別人的信賴。
回想參加工作的這十年,在普通的崗位上做著周而復始的工作,成績平平,工作熱情似乎不比從前,黨建工作雖然不如中心業務那樣責任重大,但活動多,臺賬多,檢查多,評比多,加之集團采取“雙百制”考核模式,黨建與工資與業績掛鉤,稍不留神,就會被排在后面,影響公司或部門整體效益。所以一刻不能松懈,不堅持學習,沒有比別人做得都好的決心,又怎么能把工作做好,讓領導同事放心和信任呢!所以,人不能給自己設限,在有限的時間內,激發出無限的能量,才能創造出更大的價值。(工程管理部 嚴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