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3年4月底,莫奈乘火車經過法國巴黎以西70公里的吉維尼小鎮時,被小鎮風光和寧靜氛圍吸引,于是決定在此定居。1926年的冬天,還沒等來他初次來到這里時的春日風光,莫奈就在吉維尼逝世。
莫奈酷愛花草,在他定居吉維尼后,買下一幢房子,不惜對其進行大規模改造,養花養草,為此還砍掉了門前的松樹。也就是在這個小鎮,莫奈完成了諸多曠世畫作,影響力與日俱增,不僅成為印象派之父,也成為現代繪畫的先驅。莫奈的畫作以色彩最為沖擊,他的技巧和對光影的掌握都是業內懂行的人才看得懂,對我來說,最直接的還是他的畫作帶給我的色彩沖擊力,那些鮮活的、帶著自然生命的顏色,直直地打入我的心。
我不確定莫奈是不是喜歡春天,但他也確實在春意盎然的4月找到了他藝術創作的絕佳靈感地。他在這里創作出許多流傳后世的佳作,也經歷了人生命運的轉折。莫奈喜歡山水,喜歡這種在變化和運動的顏色,光影變幻、光線反射,更使得他能創作出無窮無盡的反射和陰影?!度毡緲颉防锏木G,美到了極致。不同的綠色顯現出不一樣的昂揚的生命力。無論是拱形橋的橋梁,還是周圍圍繞的樹木,又或者被映照得池塘,不同的綠有不同的內涵,不同的內涵折射出莫奈眼里不一樣的世界萬物。他看那些景色、那些花草,應該有自己的一種感受。幸運的是,莫奈是畫家,是天才,他用自己非凡的筆觸描繪出自己眼中的世界,在短暫的人生中把美傳遞下去。
就像《日本橋》這幅畫,畫面的色彩營造出朦朧的層次感,但看似隨意的筆觸下,卻是莫奈展現出的把景和光影完完全全融為一體的藝術。觀者是能從這幅畫中看出動態和故事的,這才是畫家最絕妙的力量,超越一切技巧和能力。當時的莫奈也處在自己人生的春天,旺盛的創作欲、自己喜歡的生活環境、達到頂峰的繪畫技術……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就像他的畫作,色彩濃烈,動態美和朦朧美兼具。然而1908年開始,莫奈的白內障逐漸嚴重,視線開始模糊,視力逐漸下降,就在《日本橋》創作之后沒多久,莫奈幾乎失明,他不得不放下畫筆,走入人生的冬天。但好在冬天不會一直持續,在兩次手術后,他用勉強能看清一點東西的視力,完成了《睡蓮》。
莫奈的春天之后是冬天,但他的筆觸之下,春天的色彩卻是獨一無二且震撼人心的。光與影的色彩對比凝聚了他非凡超絕的藝術力,他的審美和技巧都是無與倫比的。他執著于畫作的美感,藝術性反倒是錦上添花的必然。他在他的春天里,就像《日本橋》的畫面一樣,永不凋謝。(軋鋼廠 景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