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雨落,心頭五味雜陳。歸鄉祭祖,沉甸甸的腳步里盡是繾綣悱惻的傷感,千年的思親淚,化作這清明的雨,無際無盡,點點游思順著雨絲呢喃于天堂與人間。陜北的清明自是氤氳,煙雨蒙蒙凄風苦雨。清明時雨為何思,引得人們不由得想起那些逝去的幸福過往。有些失去終究是失去了,化作一生的抱憾,在綿綿不絕歸鄉祭祖的鄉間自己舔舐內心的惆悵。
雨落行人斷魂出,幾聲哀嘆。千年的絕唱,道盡人們一片哀思。落冷欺花,圍煙困柳,又是一季清明雨,不期而至,不急不緩,又是兩行清明淚,淅淅瀝瀝,離殤滿懷。在雨間行走,看大地縱橫阡陌,心里牽掛著逝去行遠的人,心情自然格外沉重。不思量自傷情,看著與自己擦肩而過祭祖的同鄉,臉上盡是愁容倦意,慎終追遠默哀肅穆,才了解原來生命終是輪回,四季循環往復,清明雨上,還是那雨,卻已然不再有那些人。
清明祭祖,是一種傳統,也是一種民俗文化。行走在祭祖的路上,自己莫名的開始對生命有了最坦誠的的敬畏。生命短暫,生死輪回,生命總有歸期。天涯亙古的遠隔,落在清明的風景里更落得孤獨與寂寥,風景依舊,物是人非,只是心頭的空落,是此時最難言說的滋味吧。生命在季節的輪回中悄然走過春夏秋冬,不覺自己也已是孩他媽。每每想到日漸蒼老的雙親,莫名的擔憂和恐懼便油然而生。父母之愛,愛大于天。他們的愛像涓涓細流,無聲的漫過兒女的心田,又似清明飄飄灑灑的細雨,溫暖地濕潤著兒女走過的每一寸土地。多年來他們的愛,只有一種表達,那就是付出。這種付出,也許只是一碗粥、一份牽掛、一次等候.,然而所有美好終有節點。老話說清明到,兒盡孝,為時已太晚。把握當下趁著父母還健在,報答雙親的養育恩才是我們最好的清明傳承。
韶光流轉,人事代謝,往來成古今。浮世一生,清明幾度,思念從天而降,梨花帶雨,淚沾衣襟,落到“江南”大地黃花深處,喚醒人們對生命的敬畏,凝結成一片哀思,在人們的心中不經意間落下一顆思念的種子,讓那些逝去的人們穿越時空與我們來一場心靈的契合,帶著思念,也帶著回憶,更帶著牽掛,追思寄遠,把握當下,這或許就是清明的意義。人生尤若阡陌中的一抹黃土,雨落扎根,風吹離散,終是難留痕跡,親人綣綣的思念,落淚成雨,難書離愁,對摯愛親人的思念醞釀出的酸涼苦楚便翻涌不息,歲月愈長,真情愈加不改,那份離散的味道自是更加動情,都說曾經真正愛過,生命便少有遺憾,芳華方能經久清明。懷著感恩的心,在清明雨落后將溫存心,不懼歸期,不畏生死,清明雨落又何妨?(動力能源中心 湯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