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講安全,事事為安全,時時想安全,處處要安全……”早晨7:30分,夜色漸漸消失,一縷陽光灑落在窗戶,動力能源中心生產一線傳來了鏗鏘有力的宣誓聲,全員整裝待發,一同前行。
孜孜不倦,他們是逐夢路上的“求學者”
“電力系統中負荷在長時間低溫或高溫氣象狀況下,負荷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反常變化。”針對電力負荷積溫效應問題曹少岳進行講解。
一排排的顯示器、變頻器操作按鈕,讓這個“電氣迷”眼花繚亂,抽空就湊上前去摸摸看看,并時常向負責自動化控制系統安裝調試工程師學習請教,基本掌握了自動化編程和電氣控制技術及維護方法,而這次系統學習,也讓他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更堅定了繼續深入學習電氣系統維護知識的信心和動力。也正是從那時起,廠里一次又一次的設備升級改造,促成了他電氣專業知識的“原始積累”,快速成長為一名擁有豐富實戰經驗的電氣設備維護“領頭雁”,并傾囊相授與他人,制定了電氣作業和機修兩大版塊的理論和實踐培訓工作,力求參培人員做到熟練掌握電氣設備停送電操作流程、各類電氣設備的維護保養、以及熟知設備的型號參數及原理構造。
在筆者采訪中,多次被一群求學好問的員工所打斷……
勇于沖鋒,他們是檢修戰場的“戰斗士”
“讓我下去,閥門井這么小……”
“我體格小,可以轉身活動,方便焊接漏點……”
話音剛落,湯斌跳進了70*70cm的“口袋井”中,熟練地干起來活,任何檢修中他都搶著“上前線”幾分鐘下來濕了全身、沾滿泥巴、油了雙手和衣服。有時檢修需要下至深九米的提升泵站、有時爬上高八米的管網平臺、或鉆進陰暗潮濕的排污管道,時而掄著大錘、夾起焊槍,任鋼花盡情飛舞,現場敲敲打打的聲音與汗珠碰撞在一起,奏響了勞動樂章。檢修工作最考驗人的耐力、專注、韌性;最檢驗人的態度、能力、素養;最能憋出一股子熱火朝天的磅礴干勁。
“我不累,讓我干吧……”他每天迎著朝霞第一個到崗的是他,披星戴月最后一個離開崗位的也是他,更是長期“霸榜”步數圈的達人,用汗水和激情為鋼城繪制別樣的風景。
創新技改,他們是降本增效的“排頭兵”
反洗泵改為回用水,年節約成本70萬元;安裝水泵變頻器,年節約成本20萬元;計量泵自主更換維修,年節約成本8萬元……
一直以來,該中心充分發揚全員“工匠精神”“主人翁精神”,緊緊圍繞生產經驗,以創新為驅動,開展自主維修、小技小改等降本增效工作。李勃作為檢修班班長帶領班組成員以匠心鉆研技術、抓成本管理、破解技術難題、提質增效等舉措。
“高壓泵成本15萬元,拆卸、維修、安裝、升級,10個小時根本完成不了”
“我來,這活我接了,保證完成任務”關鍵時刻他站了出來,重新測量水泵軸承、打磨機械密封、更換齒輪油,與時間賽跑,隨著最后一顆螺絲的緊固,他戰勝了大家眼中的“不可能”
如今的李勃在領導和工友們眼里:“這哪里像是90后的小伙子,分明是一位久經沙場的老師傅??!” (動力能源中心 郭超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