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學者必有師,老師是我們學習道路上的引領者,是一生中的指明燈。在煉鐵廠有這樣一群人,他們雖不曾站上講臺,也從未拿起過教尺,但卻培養出了許許多多優秀的青年。下面,請您跟隨我一同看看這些來自鋼城的“師徒”故事,走心了.........
強強聯手,點檢無憂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徒弟成長快,還得良師“傳幫帶”。近期,以師傅何強和徒弟李強組成的“強強聯手”組合,在煉鐵廠可稱得上是最佳CP。
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自李強進入煉鐵廠鑄運車間,便對這個并不熟悉的師傅起了幾分敬畏之心。師父雖然做著日復一日的點檢維護工作,卻有著扎實的專業知識、豐富的現場經驗和深厚的教學理論,這無不讓他心生贊嘆。于是,在師父的教導下,他主動學習專業知識,積累現場經驗,吸收和消化新知識、新技能,使得自己的工作能力及專業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時師父在生活中的為人處世,工作中的方式方法都讓他深受啟發。
“鐵水安全運輸責任重大,只要關于點檢,什么事都不可掉以輕心。”何強一邊認真的進行著工作,一邊嚴肅的說。
“明白了師傅,安全高于一切、先于一切、重于一切,任何時候都要將安全放在首位。”李強若有所思的點點頭,拿著筆本,跟師傅一路點檢前行。夕陽漸漸消失,二人的背影也漸漸的被拉長。
任勞任怨,穿針引線
無論是驕陽似火,還是凜冽寒風,這一師一徒皆一絲不茍地堅守在崗位上,用實際行動詮釋著職責和信念,他們就是該車間調車員師傅李夢與徒弟尹凡。尹凡是新近大學生,本以為第一份工作會比較清閑,卻沒有想到剛剛畢業就被分配到了這里干起了“連接員”的工作。高溫、高強度的作業不僅讓他感到非常疲憊,內心也是難以接受。他不止一次的感到無奈,甚至在北風呼嘯的鐵運線上埋怨到“日曬風吹奔跑在鐵運線上,自己所學的知識根本就沒有用武之地。”每當他感到失落的時候,他的師傅李夢總會適時的出現,不斷的開導他,幫助他走出陰霾。“年輕人,不經一番歷練,怎么能成長只要挺過去這道坎,前面的道路總是美好的。”不僅如此,李夢還把自己多年來的經歷和經驗講給他聽,鼓勵他發揮理論知識專長,多學習業務爭取早日崗位長才。徒弟也不負師傅的期望,他也漸漸的恢復了信心,在思想上、能力上和行動上都得到了快速的提升。
“這師帶徒的方法真是好,師傅的耐心指導和獨特的教導方式使我對未來充滿了自信,我為加入公司這個光榮的集體而倍感自豪。”
管理有方 青年有為
十年如一日,羅瑞斌以熟練的鐵運線路知識和精湛的專業技能在各種類型的競賽中脫穎而出。從當工長的第一天開始,他兢兢業業,不辭辛苦的奔波于基層管理前線,每天帶領班組逐步的搞好生產、安全、設備等,一直到現在,雖然工作中也出現過問題,但每次他都堅持,不怕辛苦的去找原因,直到問題解決。“下班啦,明天再研究吧”“你先走吧師傅,我這還有沒完成沒弄明白的地方,一會弄完再說”別瞧師傅這樣,徒弟也是如此。就憑著這股韌勁,這徒弟一鉆研就忘記了時間,再一抬頭時間已經進入了凌晨。拜師不僅要學業務、強技能,更要學做人、提素質。徒弟潘文超雖然年齡不大,但是在師傅的正確引領下,他付出了比同齡人多很多的努力,也取得了很多傲人的成績。從踏上管理崗位的第一天起,他就事事沖在最前方,他說“如果想要做好一名班組管理人員,就要先嚴于律己。”他不僅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上崗以來,他便跟隨自己的師傅認真的學習臺賬記錄,一旦有問題就不厭其煩的進行請教,跟蹤隱患整改落實情況,分析班中運行情況找出當班存在的問題,制定出可靠的改進措施。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師傅的帶領下,他倆一個是工長,一個是班長,統籌兼顧,統領全局,為鐵水的安全運輸貢獻力量。
除了親情、愛情、友情,還有一種感情同樣深厚,這便是師徒情。“師帶徒”不僅能快速的提高徒弟們的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更能幫助新入職的工作者盡快融入公司、融入崗位,其教授的不僅是技藝,更多的是關懷的賦予和勞動者精神的傳承。(煉鐵廠 張永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