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了一天后,回家累倒在沙發上,心中思緒萬千?;叵氲竭^去走過的路,有些黯然傷神;暢想著未來,有些迷茫失措。
光陰如箭,轉眼間已經步入了而立之年。一路風塵仆仆,坎坷崎嶇,漸漸發現自己越來越不適應這樣的生活。回想以前的夢想是那么的美好,它是什么時候偏離了我的生活軌道,不禁發出一聲感慨:歲月如刀,削平了我們彼此的棱角。于是,在茫茫人海中,我小心翼翼的前行……
猶記得,當我步入了社會后,才看清自身有多么渺小,一個人又是多么的無助,生活也充滿了那么多的卑微和無奈。要怎么才能使我的人生變得有價值呢?有人對我說,你是一個沒有理想的人,也看出來你對未來不抱有希望,為什么要活得這么消極。我卻淡然一笑,不置可否,沒有透露過多言語。不爭,不奪,不燥,不是沒有抱負,而是已經看透,有些事情甘愿取舍,才會獲得,而有些事情有舍未必有得。主宰一個人靈魂的不應該是利益,而應該是情感;影響一個人命運的不應該是理想,而是人性。
一直以為理想人人都有,但現在卻又發現,現實中的大部分人其實都沒有理想,亦或是已經忘記自己最初的夢想是什么了。而我不愿提及自己的理想,是因為曾經許下的理想太過遙遠,現在看來是那么的遙不可及。雖然,回憶起以前的理想有些幼稚,但卻又不得不承認,無論理想是多么崇高,這種理想的前提一定是充滿善意、美好和光明的。
現在的我沒什么理想,就是想本著人性坦然面對生活。當今的社會太過浮躁,以至于人們辨別美好事物的標準截然不同。有的人同意孟子的觀點,認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是這混濁的世界改變了人的本性;有的人同意荀子的觀點,認為人本性惡,需要通過后天的教育來改變人性。無論是“性善論”,還是“性惡論”,都有引導人向善的積極意義,其目的是為了讓整個國家,整個社會變得美好起來。
一個人要想守得人性,其實最主要的還是要立善根,行善緣,一輩子菩提渡人,才是人之根本!(動力能源中心 雍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