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回家的路,是一條泥土混雜著小石子且高懸在半坡上的羊腸窄路,在窄路的盡頭,有一棵手腕粗細的棗樹,靜靜地與這條小路相依相伴,小路下的野草狂野地簇擁在一起,想享有和這棵棗樹一樣的待遇,但是這么多年過去了,那些野草永遠匍匐在小路的腳下。而那顆棗樹像一棵從未長大的孩子般永遠那么高,就如父母眼里的我們。
緊挨著棗樹自上而下有一排不齊整的石頭臺階,把地面和住在半坡上巷子里的人家連接起來。小時候踮起腳尖才能勉強摘到最下面一顆小棗。
這條窄路曾讓小弟把抱著的西瓜摔得粉碎,只剩下坡底的西瓜皮和嚎啕大哭的小弟。而我總是小心翼翼地走著,也怕像小弟一樣從這條窄窄的小路摔下去。
第一次離家上學,就常常經過這一條羊腸窄路,再走過彎彎曲曲的小路,就到了我的學堂。鄉間的路把我帶入了知識的殿堂。
因求學和搬遷,對于那條路似乎忘卻了,直到前不久,懷著滿腔的期待回到了老家,沿著108國道一直前行,所看之處,全是寬闊的柏油馬路。走進村中,鄉間小路不復存在,全部都是平坦的水泥路,一直延伸至家家戶戶門口,甚至天然氣也進入家家戶戶,有的人家已經開始用天然氣取暖了,家鄉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因許久未回,我便從家門口徒步前行,路的盡頭,右拐便是一條曲曲折折的小路,小路兩旁長滿了雜草,比我還要高出許多,有的路甚至被草叢遮掩,顯然,有了平坦的水泥路,這條路大抵被遺忘了吧。用手扒開兩側的雜草,穿過草叢,便看到了小時候那條回家的路,依然無人問津,而且遭到了破壞,沿著旁邊的大路,看到了我上學的學校。多年的變遷,已經物是人非。往日的情形,開始在腦海中蕩漾,徹底打開了我沉睡中的記憶。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的時代,天不大亮,我就要起身上學,結伴而行,自行前往;下雨天去學校,泥濘的道路吸住了我的鞋子,就那樣從泥水中拔出來又踩進去一步一步走到了學校。
我已記不清在這條路上發生的許多事,但踏著這條小路走出來的卻是光明大道。我深信,這是在外求學的游子心中的路。(設備管理中心 雷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