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筒望遠鏡》是著名作家馮驥才的作品。故事發生在中國最早被西洋列強打開國門的天津衛,描寫了二公子歐陽覺與法國女孩薩娜的悲劇愛情。而薩娜送給心上人的單筒望遠鏡成了“連接和距離”的象征。望遠鏡的兩頭,一頭是守舊衰弱的中國,一頭是開放強大的西方列強。文明在這里碰撞,歐陽覺與薩娜相互觸探、相互渴望,但因為西方列強的侵略和中華民族的反抗,他們卻不為代表兩個國家的家族所接受,并且直接激化了慘烈沖突。
作家通過對歷史的思索、對人性的反思、對社會的拷問,警示著人們落后必會挨打,守舊必被欺凌。國家發展如此,企業發展亦然,各個企業只有不斷進行技術創新與制度改革,才能實現持續快速的發展。在鋼鐵行業飛速發展的征程中,我們可以在“節能減排”“廢鋼再利用”等舉措的實施中尋覓到創新與變革的蹤跡,這正是鋼鐵產業的靈魂,是千千萬萬煉鋼產業職工堅守初心砥礪進取,才達成了如今鋼鐵事業的進步和成就。
而文章中那種充滿窺探和猜忌的氣息,警示著所有組織和個人,在社會關系中如果缺少信任、溝通和交流,則難以取得進步。就像鋼鐵事業實施的各項舉措永遠秉持著“以人為本”的理念一樣,鐵路的發展始終與人民生活緊密相連,鋼鐵事業的變革始終以滿足人民生產所需、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添一份力為出發點,正是因為這份純粹,中國鋼鐵事業才走到如今的高度。
我想文章中的警示不僅對國家、企業的發展存亡至關重要,對我們企業職工個人而言也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作為職工,我們必須重視個人能力的提升,以弘揚企業文化為己任,書中中華民族面對列強進攻,即使化為炮灰也不氣餒的民族氣概,是我們對現代企業制度以一貫之的力量來源。(煉鋼廠 王浩)